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山西男子独居寺庙28年,1996年留女香客过夜后,次日狂奔25公里报案

时间:2023-04-17 09:15:54编辑:未知

山西男子独居寺庙28年,1996年留女香客过夜后,次日狂奔25公里报案

在山西省林虑山的悬崖上,坐落着一座古老的金灯寺。

寺里还有一位相伴了它28年的守寺人冯开平,2017年,他成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冯开平 网络图

回想起这些年,他经历过日复一日的枯燥,也曾历经险象环生的惊险,但最让冯开平难以忘怀的是1996年来借宿的女香客。

女香客迷倒守寺人

1996年的某一天,傍晚6点,冯开平接待完今天的香客,像往常一样准备关门落锁,突然,山路上传来远远的呼唤声:“小师傅!等等!”

冯开平提着灯探头一看,两个女人逐渐出现在视野中,她们脑门冒着汗液,手中还拿着两把香,显然是急匆匆赶来的香客

由于金灯寺山高路远,最近的镇子离这里也有25公里,走过来也要花2个多小时,因此香客晚到,在冯开平的眼中是再正常不过了,他连忙招呼,带着两位女香客进寺烧香


香客烧香

两位女香客要求冯开平带她们参观每个大殿,下跪膜拜,仔细观摩,时不时还交耳嘀咕几句,待她们烧完香,天色也暗了。

冯开平举着灯,正准备带着她们离开,两个女香客抬头看了看天:

师傅,今天好晚了,能不能借宿一晚?”

冯开平刚进寺庙才一年多,从来没有遇到女香客提这种要求的。

他再三思量,寺里除了他,还有两个花了8块钱雇来看守的村民,虽说没通电不方便。

但相比山路还是安全的,两个女人万一出点什么事情也不好,于是没有二话答应了下来。

他转身带着两位女香客安排了住处,想起她们也没吃晚饭,随后去厨房准备熬粥。女香客很是热情,跟着他去厨房帮忙洗米烧火。

寺里不通水电,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吃完饭,冯开平早早就睡了,一沾枕头便沉沉睡去,仿佛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似的,一觉到天亮。

第二天7点,冯开平按时醒来,照常去开寺门,到了门口,却发现昨晚落的锁,竟然被撬开了!

他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转头去敲前一晚住在这的两个女香客的门,可是无人应答,情急之下,他一把推开门,但两人已不知所踪。

顿时,他感到浑身上下像是被浇了一桶冷水,开始颤抖起来。

他喊着:“糟糕!”连忙喊起了另外两个村民,跑去大殿查看,三座佛像浮雕被硬生生挖走,留下大片空荡的痕迹。


寺庙 网络图

一问另外两人才知道,他们昨晚也睡得不省人事,原来是稀饭里被下药了。

他被组织安排了那么重要的任务,这才多久,怎么能出这样的问题?命可以丢,文物都不能丢啊。

望着外面还弥漫着的大雾,冯开平咬咬牙,让另外两人看好寺庙,转身冲进了深山,跋涉了25公里,去玉峡关镇派出所报案。

万幸,那两个女香客并没有跑多远。经过警方的调查,不久后就将两人逮捕,丢失的文物也被找了回来。


寺庙 网络图

这是“初出茅庐”的冯开平守护金灯寺,遇到的第一个危险,却不止是最后一个。这也和金灯寺文物的重要性息息相关。

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深山护宝人

金灯寺位处于山西省林虑山一处1500米高的悬崖上,共有14个洞窟37个佛龛和500余尊佛像。

从1504年开始修建,加上扩建共耗费100余年,横跨了明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共四任帝王。

寺里石佛、石塔、浮雕、壁画、碑碣、应有尽有,精美绝伦,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尾声。

金灯寺历史悠久,再加上地理位置的特殊,所以留存了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屡次被盗宝贼盯上,这就要求冯开平保持一万分的警惕,一不小心就有杀身之祸。


寺庙 网络图

1997年10月,四个年轻男人两手空空地造访了金灯寺,想要参拜佛像。

看着眼前壮实的男人,冯开平立马警觉起来,这里地处偏僻,往往来拜佛的都是老年人,而且会自带香火,怎么这群人两手空空?

他一盘算,身边只有一位同伴张江福,要是两人一起寸步不离的跟着,他们胆子应该没那么大,万万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他的意料。

为首的男子,打量着佛像,突然开口问道:“这个佛像会不会动啊?”

冯开平顺口回复了男人:“不知道。”话音还未落地,男人就迅速转身卡住了他的脖子,其他3个同伙瞬间把两人放倒,从裤兜里掏出麻绳,把冯开平他们捆了个结实


麻绳 网络图

挣扎途中,其中一人还刺伤了他的腰部,鲜血缓缓流了出来。

接着他就被扔进了厨房,直到一个多小时后,大殿那边没有了动静,他才发现角落的锯子,用力想把麻绳锯断,长时间的捆绑让手脚都麻了,疼的他滚来滚去。

等他锯断绳子跑到大殿时,这伙人早就离开了。也许是没有带足工具不懂行,文物并没有失窃,只有大殿的浮雕被石头砸得稀烂

冯开平时常觉得文物比自己重要,宁愿自己受伤,人受伤了,吃点药就好了,文物丢了,一辈子就找不回来了。

差点丧命的冯开平依然选择留在了寺里,危险的事情却一传十,十传百,没有村民肯来帮冯开平了。


冯开平

不仅是因为屡次遭遇危险,也是因为金灯寺实在是太偏了,正常生活都很难保障

坚守28年的守寺人

36岁以前的冯开平,从来都没去过偏僻的金灯寺,更没想过自己会和它有这么深的羁绊。

他从小就喜欢唱戏,13岁进了戏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县文化局的落子剧团中工作,唱唱戏,打打杂,跑跑龙套,日子过的倒也舒坦。

1995年5月,平顺县文化局负责人李银生找到了冯开平,一见面就直截了当表达了来意

“开平,金灯寺的老守寺人脑梗去世了。我思来想去,觉得你比较合适。准备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冯开平一听,愣住了。李银生是他在晋东南戏校的老师,这份看重和国家的重担,他不能不管。


金灯寺石窟

可他的二儿子才1岁半,而且金灯寺离家里足足有60公里之远,去了就很难相聚。

面对这样的两难抉择,他深深的叹了口气,眉头紧锁,转眼间,心里却已经有了答案。

冯开平着急赶回家中,告诉了妻子孟喜梅看守金灯寺的事情。

孟喜梅一听,急得立马抱着儿子站了起来:“我不同意!这要真是个好差事能轮得到你”

她把1岁多的二儿子冯欣塞进冯开平的怀里:“你问问你儿子是不是同意?你走了,我们这个家该怎么办?别人怎么看?”

望着发怒的妻子,冯开平没有针锋相对,抱着儿子揽过妻子:“我知道你以后可能会很辛苦,但那不仅是恩师的嘱咐,寺里的文物也和戏曲一样,都是中国文化的宝藏,我没办法,必须去。”

孟喜梅见到了丈夫眼中的挣扎,也知道文物的重要,最终只能松口妥协。


寺内文物

等冯开平辗转到了金灯寺,这才发现金灯寺的生活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恶劣。

寺里没有通水,多年来,他只能就着水陆殿下的一处凹地用水,那是西北角石窟缝里流下的山泉水,混合着雨水汇合在一起的,一个几平米的天然水池。

要用了,就从里面用瓢舀一点。

寺里也没有通电,冯开平点了10多年的蜡烛,只能提着煤油灯照明。

夜里,整座山静得吓人,风声、蛙鸣、鸟叫、蚊子声此起彼伏,很久之后,他托人买了一台收音机带到山上,听听国家大事,寺里这才有了一点人声。

寺里吃饭买菜亦是极为不便,冯开平的食物基本都是土豆,总共吃了二十几年

他倒也不是没想过自己种点,可辛辛苦苦拔苗的瓜果蔬菜,每次还没有成熟,就被山里的小动物啃食干净,留下土里的土豆。

直到近几年通了公路,条件好了,大米、面等食物才被一袋袋运送上来。但他吃土豆的习惯却保留到了现在。

“从一天三顿,到一天一顿”。

除开生活的艰苦,日常的工作说简单也不简单。

简单的是枯燥反复。早上7点,冯开平在大雾中打开寺门,扫扫地。香客来了就指路,招待,人多的话一天就扫两遍地。

没有人的话,他就盯着石像,要么盯着悬崖,撑着下巴发呆。晚上6点准时关门落锁。

有一次他甚至一个人待了一个月

等再次有人来这里上香时,他张了张嘴巴,却发不出声音,时间长的,都忘了该怎么说话。


冯开平

不简单的,是对寺里文物的细心维护,除了人祸要防,天灾也是他需要应对的麻烦。

28年的孤寂,除了有保护文物的责任心,让他坚守在此。

也离不开他背后,无声的“靠山”,他的妻子孟喜梅。

冯开平背后无声的“靠山”

在冯开平遥望深山的那些年,孟喜梅独自带着3个孩子,每天带着孩子起早贪黑,开过烟酒店,卖过衣服,炸过油条,生活的压力,不言而喻。

即便是这样,她也从不跟丈夫诉苦

1996年的秋天,儿子突然得了疝气,孟喜梅焦急万分,却没有找丈夫回家,独自一个人守在手术室外,掩面痛哭。

而冯开平,多年后下山,儿子责怪他没来看望,这才得知此事。

1999年正月,孟喜梅得了胆囊炎,她让家里人瞒着冯开平,直到术后20多天,已经出院了,冯开平才得知此事,匆忙下山照顾了妻子一段时间。

然而,孟喜梅的胆囊炎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反复疼痛

可为了继续保护寺庙,冯开平只能把妻子托付给婆婆和妹妹,再次上山。半年后,妻子第二次手术前,冯开平才急急忙忙赶到。

2000年,文化局给冯开平配备了一台摩托罗拉手机。但他也不敢轻易和家里打电话。因为没有通电,手机的电一旦用完了,家里人就联系不到他了。

而且金灯寺信号也不好,每次打电话都得满山乱逛,举着手机找信号。

冯开平常常有一种无力感,因为这份工作,家里的亲戚朋友甚至都指责他,只管工作不管家。


冯开平夫妻

只有孟喜梅,虽然一开始反对他做这份工作,但她却是最理解他的人,为了让他安心守护文物,经常对他只报喜不报忧。

2005年12月28日,孟喜梅和女儿去购买年货,回家的路上发生了车祸。

女儿胳膊骨折,孟喜梅的脸被缝了47针。她的弟弟心疼不已,恨不得要把冯开平直接抓回来,坚持要打电话给冯开平。

孟喜梅拦住了弟弟,坚决地摇了摇头,略带哽咽:“弟,不要打,马上要过年了,他来了谁顶班?寺庙是国家的宝藏,比你姐姐的头更有价值,他不能离开。”

直到正月初六,香客上山烧香,冯开平才知道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每每提到妻子和家人,冯开平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她为我,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

这么多年没有孟喜梅的无声支持,冯开平不能孤身一人守护文物那么久。

一个好的贤内助,对男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近年来,随着孩子们陆续长大出去工作,孟喜梅也得以放心上山与丈夫团聚了

结语

金灯寺是国宝,是老祖宗留下给我们的,既然交给我,我就要保护好!”冯开平坚毅的目光和钢铁般的意志,感染着所有人

这是冯开平在被评为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时说的话。

就像当年文物南迁,默默守护十余年的前辈们一样,守护金灯寺是冯开平多年的坚守,他也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他看管后的第13年,金灯寺第一次通电迎来了光明。

第16年,金灯寺安装了监控,他每天的工作多了一件,那就是查看一遍昨夜的监控,检查监控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寺庙改造

第21年,国家开始抢修和保护金灯寺的文物。

公路也修好了,报道也多了,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金灯寺,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故事。

现在的冯开平,已经64岁了,到了退休的年龄。

身手不如过去,体力不及当年,打扫寺庙的时间从一个小时变成2个小时,但他依旧坚持在金灯寺里,希望能有年轻人来接他的班,即便没有人接班,他也会继续待在那,干到干不动为止。

“中华文化一断,永无补救之举。”


冯开平获奖

一代代的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相接,不惜一切代价去守护,中国的文化和传承才能绵延不绝。

在此,致敬所有的文物保护者和文化传承者。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声明 :中国历史网是一个非盈利网站,站内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本站仅提供存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