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君士坦丁堡公约是什么

时间:2019-09-30 11:39:01编辑:梓岚

1869年11月7日上午9时,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地中海东南岸的塞得港,港口两旁挤满了人群。人们的心情如同这灿烂的阳光,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一会儿,拥挤的人群中发出了欢呼声,人们高喊着“来了!来了!”原来,塞得港即将迎来第一艘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轮船。经过10年的艰苦施工,苏伊士运河终于正式通航了。

苏伊士运河全长172.5公里,位于今天埃及东北部、西奈半岛的西侧。它北通地中海,南到红海,沟通了大西洋、印度洋,连结欧、亚、非三大洲,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的国际航运水道。在今天世界上所有通海运河中,无论从使用国家之众、通航船只之多及货运量之大等方面,苏伊士运河均名列第一。它的开通,使得欧洲到印度的水路航程比原先绕道好望角要缩短一半,马赛到孟买的航程比原先缩短了5940公里。

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索斯特立斯就曾经在尼罗河支流上开凿过一条运河。公元前7世纪时腓尼基航海家首次环非洲航行,就是从这儿出发的。后人把这条运河称为法老运河。但到了公元8世纪,哈里发阿里·曼苏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又命令把它堵塞,从此,法老运河也就被人们遗忘。

1798年5月,拿破仑率领远征军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登陆后,迅速占领了整个埃及。他亲自带领许多工程师去寻找古运河的遗迹,甚至进行了大量的实地勘测,准备在这里再重新挖掘一条运河。但遗憾的是,由于测量中出现了严重错误,他们认为红海海面要比地中海海面高出10米之多,要在这里开凿运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久,由于法国国内政局的变化,拿破仑急于回国夺权,开凿运河的事就这样被耽搁下来。

19世纪上半期,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英法等国都急于打通地中海到红海的通道,开凿运河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法国为了加强自己在中东的势力,并争夺印度洋霸权,1854年,派遣曾经担任法国驻亚历山大总领事勒塞普斯来到开罗总督府,送上很多礼品,并用花言巧语最终骗取了埃及总督赛义德的信任,法国取得了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特权。双方签订了《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决定成立“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资产为2亿法郎。

当时合同规定:法国对运河区的租借期为99年,期满后运河全部归埃及政府所有;埃及政府必须无偿提供开凿运河所需全部土地及劳动力;公司有权免费输入开凿运河工程所需要的机器,埃及将获得纯利的15%。这个合同对埃及显然是不利的,租期长、获利少、免税进口将影响埃及财政收入,特别是开凿运河所需的土地转归公司所有的规定,使埃及的未来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英国最初非常担心自己在地中海东部和印度洋的霸权地位受到影响,因而竭力阻挠开凿运河。后来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和印度人民大起义,英国也感觉到开凿运河的必要性,不久也就对此予以默认了。

1859年春,苏伊士运河在众多国家的关注下终于破土动工了,先后有数十万埃及劳工参与了这项伟大工程的建设。运河采用了埃及工程师南特的设计方案,主要是开一条南北基本垂直的人工运河,中间又利用了三个湖泊,这样可以节省开支。但是,运河的北段是盐渍地,中段是沙漠,开凿难度相当大。盐渍地十分坚硬,在当时机器设备极其缺少的情况下,利用人工手段挖掘它确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沙漠中的烈日下,几万劳工不停地干活,首先得解决用水问题,而沙漠中又哪里能找得到那么多的淡水呢?为此,工程师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不得不在开凿运河的同时,开凿一条尼罗河引水渠把淡水引过来。这样,运河修到哪儿,水渠也就修到哪儿,实际上工程量增加了一倍。即使是南段的湖泊区,因为湖水太浅,施工时必须先把湖水排干,再把湖底挖深,难度仍然不小。

在此后的近十个夏季里,赤日炎炎之下,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非洲东北部沙漠上,无数的埃及劳工用锄头、铁锹等最简陋的工具不停地挖着,甚至一些人干脆用双手挖掘着、用篮子搬运着泥块。由于要常年忍受北非沙漠上毒辣的阳光,他们一律裸露着上半身,黝黑的肌肤与凸现的肋骨十分抢眼。法国资本家们雇佣了成千上万的埃及民工,强迫他们冒着酷暑、忍饥挨饿、从事极其繁重的劳动。

他们的伙食也很差,生病时没有必要的医药,处境与4000多年前修建法老金字塔时的埃及劳工不相上下。他们终日辛勤地忙碌着,过度的劳累、饥饿与疾病夺去了他们当中12万人的生命。因此,苏伊士运河可以说是埃及劳工们用累累白骨垒成的,它也是西方殖民者压迫埃及人民的历史见证。

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越来越为世人所公认,于是对运河管理权的争夺也日渐激烈起来。苏伊士运河对正在极力对外扩张的大英帝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英国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据为己有。此时埃及政府正因为开凿运河耗费1200万英镑,债台高筑,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1874年11月不得不决定卖出它所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44%的股票。

英国闻讯后,竭力阻止埃及把股票卖给法国。同时,英国首相狄斯累利在未经议会讨论和内阁同意的背景下,擅自借款迅速地把这批股票买入自己的手中。后来在1875年2月英国议会讨论问题时,议会欣然批准狄斯累利经手的这一本万利的买卖。从此,苏伊士运河管理权分属英法两国所共有。

1882年,英军入侵埃及,并迅速占领了整个运河区,企图独占苏伊士运河。由于苏伊士运河已成为重要的国际航道,因此各国政府对这条运河的通航与安全极为关注。在西方国家的一致反对下,1888年10月,英国被迫同法、德、俄等国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公约》,承诺苏伊士运河在战时和平时一样,对任何国家的商船或军舰自由开放,不许封锁,禁止任何国家在运河水域打仗。这样,英国独占运河的企图并未实现。这种由英法两国共管的局面维持了近百年。

二战结束后,经过埃及人民长达数年的斗争,浸透着埃及人民血汗与辛酸的苏伊士运河终于回到埃及人民的手中,并且更好地发挥着作用。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