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牟宗三对中国儒学的研究 牟宗三有什么成就

时间:2021-11-16 09:08:04编辑:佚名

牟宗三(1909-1995),宇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牟宗三于1927年人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夺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讲授逻辑、中国哲学等课程。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励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0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中国哲学、康德哲学等。1974年退休后,专任新亚研究所教授。1976年又应台湾教育部客座教授之聘,讲学于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处。1995年4月病逝于台北。

牟宗三是被人称之为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是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牟宗三的思想受熊十力的影响很大,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自言其为学经历三个阶段:三十至四十年代为第一阶段,主要从事逻辑学、知识论和康德知性哲学研究;五十年代为第二阶段,研究重心转移至中国历史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六十年代为第三阶段,又转而从头疏解中国传统的儒、佛、道三家之学,而尤重于宋明理学的研究。这以后,牟宗三较多地着力于哲学理论方面的专研,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牟宗三把历史上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在儒家中则又判定孔、孟、陆、正为'正脉',认为儒学就是'身心性命'之华,而其他则都是所谓的'绕开去'、'歧出'。他对宋明理学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一反传统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区分,提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胡宏、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刘宗周是宋明理学中的九个代表人物,把陆象山与王阳明归为一系,胡宏与刘宗周归为一系,合北宋的周敦颐、张载、程颢而为'宋明儒学之大宗',其论学以《中庸》、《易传》、《论语》、《孟子》为主;至于程颐和朱熹则是所谓的'别子'和'继别子为宗',其论学以《中庸》、《易传》与《大学》合。

牟宗三认为,历史上的中国文化是有道统而无学统和政统,内圣强而外王弱。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现代化的问题,牟宗三提出了'开出'说棗即本儒家的'内圣之学'而开出'新外王'、由'道统'开出'政统'和'学统'。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良知'的自我'坎陷',以坎陷出'知性主体'和'政治主体',也就是从'道德主体'转出'民主'与'科学'。

牟宗三一生勤于笔耕,著作等身,其中重要者有:《认识心之批判》、《历史哲学》、《道德的理想主义》、《政道与治道》、《中国哲学的特质》、《生命的学间》、《名家与荀子》、《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心体与性体》、《从陆象山到刘蕺山》、《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与物自身》、《圆善论》、《中国哲学十九讲》、《时代与感受》、《康德的道德哲学》等,另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译注》。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