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春秋时期的质子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0-11-10 20:08:03编辑:梓岚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为了互相取信,会互相交换人质,称为质子。通常是以诸侯的儿子作为质子质押于别国,秦异人就是一例子。除了以平等方式互相交换人质外,亦有当弱国有求于强国时,就出现单方面送出质子的情况。

中央强权亦出于控制地方势力的需要,会任命地方势力首领的亲人为京官,称任子,美命入侍。任子表面上是一种荣耀,但中央能以质子的安全影响地方势力的决定。清朝的吴三桂,王辅臣这些地方势力都派儿子到京城为官,中央更好地控制他们。

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所以决定了他们的武功才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地位和血统,够不够分量送到别的国家做人质。战时或者盟约有效期内才待着的,也可以回国,最著名的回国质子就是燕太子丹,和嬴政的父亲异人。

在中国正史中,最早可查的王子做人质的记录在郑庄公在周平王那里做卿士,管理东周政事,这时的周王朝刚刚迁都,实力下降。郑庄公还拿着天子令箭谋取自己的私利。引起周平王不满。周平王准备用虢公来分郑庄公的权,却消息走漏,导致郑庄公不满。为了平息臣下郑庄公的不满,周平王派自己的儿子王子狐和郑庄公的儿子公子忽作交换,互换人质,来达成约定。

秦始皇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他的父亲异人是秦国的王孙,异人虽然生在帝王之家,但从小就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当了一名“质子”。而始皇帝赵政就是在父亲做质子这段期间出生在赵国的,出生后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

《楚乔传》中的燕洵世子就是作为质子被留在了大魏,看似生活无忧,其实生活如履薄冰,如果其父亲有任何异常举动作为质子的燕洵就会性命不保。所以,没有一个质子不盼望回到自己的故乡,燕洵也是。只不过电视剧中的燕洵还未等到回到故乡燕北就被满门抄斩,这一剧变也让原本无忧无虑的燕洵走向了复仇之路。

燕国的太子丹则是因为在战国末期,燕国为了讨好秦国,而将太子丹送往秦国当质子。但太子丹不满在秦国受到的待遇,逃回了自己的国家。后在秦国攻打燕国之时,派荆轲刺秦王,失败后不久,即被燕王杀害。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其太子赵丹继位,即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赵威后处理。赵孝成王元年秦国趁赵国大丧之际,大举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必以长安君为质。赵威后纳触龙之谏,遣人送长安君入齐,齐军方出,秦军乃退。

在远古时期,人们思想单纯,誓言在人们立约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后来,背誓违约的情况越来越多,国家之间不得不用人质来确保约定的履行。把国家的重要人员甚至首领之子作为人质的行为由来已久,已经很难考证。

到了唐朝,皇室对周边少数民族也实行质子外交策略。质子在唐朝有统一的住宿地方,地位也比较高,并且有很大的交流作用,有点类似于现今的留学生。质子在促进了各个民族文化交流,学习了唐朝的先进的政治文化制度。

在唐朝以后,很多质子不再是简单的人质,他们可以学习、婚嫁、定居在这个城市,他们会游说两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在减少战争的同时,寻求国家间的长久发展,有点像外交一样了。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