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乌古斯跟回鹘是什么关系

时间:2019-08-19 12:52:01编辑:梓岚

这是一个被蒙蔽和混淆的民族。其实,追溯其源头并不困难,因为在历史上她曾经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乌古斯。乌古斯与回纥同出一脉,共同的祖先是先秦的赤狄、秦代的丁零以及稍后的铁勒。

铁勒这棵大树分杈,始于汉代。在汉代铁勒各部中,乌古斯人被称为“乌护”、“乌鹘”、“屋骨思”。一位中亚史学家谈到,在古代蒙古哈拉和林一带的山区中,沿着十条河居住的回纥人称为“温畏兀儿”,住在九条河地区的乌古斯称为“脱忽思畏兀儿”。显然,十姓回纥(温畏兀儿)和九姓乌古斯(脱忽思畏兀儿)是处于氏族向部落过渡的两个胞族。

同胞姐妹的命运大同小异,都有被突厥侵略和侮辱的记录。第一次发生在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包括乌古斯与回纥的祖先在内的铁勒各部酋长前往突厥汗帐朝拜,被突厥人统统阬杀。第二次厄运发生在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后突厥汗国颉跌利施可汗发兵血洗了九姓铁勒之一的乌古斯人,残兵败卒被他们强行划入了“突厥九姓部落联盟”。

从此,乌古斯人在讲乌古斯语的同时,被迫学说突厥语。而且,这些来源于丁零--铁勒部落的人们,被迫放弃原来的部落名称,被称作“黑突厥”,也叫“异姓突厥”。

暮色如铁锤般落下,锻打着满天苦涩的乌古斯人。他们曾经哭泣过,但无人同情;他们曾经反抗过,但无济于事。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弯腰,闭嘴,忍耐,等待。整整一代人等得须发斑白了,后突厥才于公元8世纪上半叶出现疲态。乌古斯人趁机脱离突厥归附大唐,先被安置在太原以北地区临时避难,后来回到色楞格河一带游牧。

恶狼刚走,猛虎又至。突厥人在蒙古草原上留下的空缺很快被同宗的回纥人占据。唐天宝六年(747),回纥磨延啜可汗一即位,就发兵攻打色楞格河沿岸的“八姓乌古斯”,乌古斯人被迫辗转西迁。

拿破仑曾发自内心地说过:“饥饿和胃统治着世界。”大概在9世纪前后,饥饿的乌古斯人逃难来到从额尔齐斯河到伏尔加河的广阔地区,找到了一片梦一般理想的草原。在这里,他们用铁拳和婚姻融合了当地散乱得像落叶一样的马萨该达塞人部落,渐次由弱变强,蠢蠢欲动。

然而,中亚作为流浪者的避难所和栖息地,向来就是一个火药桶。先是突厥人和包括乌古斯人在内的突厥语族人被唐朝和回纥(后更名“回鹘”)驱赶到了这里。继而,分裂后的回鹘汗国被黠戛斯赶出了蒙古草原,部分回鹘人沿着逃难者的习惯路径来到中亚。想不到,回鹘余部到达中亚后竟然屡战屡胜,在中亚绽放成了一朵艳丽的黑色玫瑰--喀喇汗王朝。突厥人和乌古斯等所谓的突厥语族人再次沦为附庸。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个别回鹘人竟然自称“突厥语族”人,始作俑者就是编写《突厥语大辞典》的喀喇汗王朝作家穆罕默德·喀什噶里。他把与突厥不同种族、曾经臣属于突厥或与突厥临近的各个部落一股脑儿归入突厥语族之中。这也是乌古斯人和维吾尔人被混淆了民族界限的直接原因。好在,他在书中偶然提到,乌古斯人有属于自己的语言。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