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吐蕃族的历史

时间:2019-08-20 20:26:01编辑:梓岚

这是一个离“天”(佛陀)最近、离“人”(世俗)最远的地方,是神话的所在,洁净的土地,信仰的乐园。神秘和梦幻几千年来一直笼罩着这块空气稀薄的土壤。

正因为这里太过神秘,因而要查找西藏土著的来历,如同追寻曲折流淌的雅鲁藏布江源头一样艰辛异常。

毫无疑问,现代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的祖先是吐蕃(bo)人,而吐蕃人又来自何处?在半个世纪前,人们还在猜测。参与猜测的不仅有不怀好意的异国僧侣,而且还有治学严谨的历史学家。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南来说”、“北来说”和神话传说中的“本土说”。

“南来说”出自印度僧人。他们认为雅隆政权的第一世赞普是印度释迦氏族的后裔,逃到西藏后被当地土人拥立为王。但他们的说法前后矛盾,《西藏王统记》认为一世赞普聂赤赞普是众敬王的后代,《西藏王臣记》认为他是阿育王的后裔,《布顿氏》则认为是一个叫茹巴蒂的人率部落逃到雪山中居住,但他们都承认西藏早有土著。尽管这些说法皆是无稽之谈,但现在还是被长期侨居印度、一心分裂祖国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奉为至宝。

“北来说”出自中国过去的史学权威。在考古水平有限的古代和近代,史学家们多采取推断的方法来认识史前文明。宋代宋祁等著的《新唐书·吐蕃传》讲道:“吐蕃本西羌属,居赐支水西,族曰鹘提悉勃野。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悉勃野。”近代史学家翦伯赞、黄奋生等也认为吐蕃是发羌的后裔。

其实这一推论在古代就有疑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东汉和帝永元十三年(101)迷唐羌“种众不满千人,远逾赐支河首,依发羌居”。由此可知,发羌居住在黄河源头,远距西藏数千里,相隔数千里的两个部族岂能混为一谈?而且河首一带盐池遍布,西羌早知道用盐佐味,而雅隆人直到公元6世纪才开始做菜加盐。近代的考古发现更不必说了,因而吐蕃“北来说”断不可信。

“本土说”源自藏族的神话传说。很久以前的洪荒时代,有一只母猴邂逅了一位天神,二者日久生情走在一起,在今雅鲁藏布江南岸泽当一带的雅隆地区过起了你恩我爱的生活,生下了很多孩子,繁衍为色、穆、董、东四姓,继而扩展为18氏族,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吐蕃人。传说母猴最早就住在今泽当贡波惹上的一个岩洞内,因此这个岩洞如今依旧是西藏佛众焚香礼拜的重要场所。

一般来说,神话传说带有浓重的迷信、荒诞色彩。然而,下面的话题却令人大吃一惊。

在幽深的历史隧道里,许许多多的秘密像蝙蝠一样栖息着,而阳光总会一点一点透露进来。近代考古学越来越清晰地证明,看似合理的“南来说”和“北来说”不过是猜想和推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与这些考古发掘相吻合的竟是最不可信的神话传说。

应该感谢头戴遮阳帽、手拿小铲刀和小刷子的考古学家,是他们使得藏族的历史脉络在一次次发掘中清晰起来。公元1958年,考古学者在西藏尼泽河与雅鲁藏布江汇流处的塔工林芝发现了人类头盖骨,证明西藏高原上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居住。

公元1978年又在昌都加卡区卡若村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遗址,出土了数不清的打制石器、细石器、陶器、磨制石器、骨制工具、粟米,还有密集的房屋、窖穴、炉灶,进一步印证远在人类史前时代,藏族土著先民就在这片广阔、寒冷的高原上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

从此,“南来说”、“北来说”让位给了“本土说”。尽管仍有少数心怀鬼胎的人吵吵嚷嚷、喋喋不休。

本文标签: 西藏   吐蕃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