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赣州龙南油茶种植补贴(江西油茶种植补偿标准2019)

时间:2023-09-08 23:40:52编辑:未知

赣州龙南油茶种植补贴(江西油茶种植补偿标准2019)

  当前,龙南市围绕“保障油料供应、推动油茶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促进林农增收”的发展思路,构建油茶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推进全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出了最新的2023-2025年油茶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目前发展油茶产业有高额补贴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油茶有哪些补贴政策

  01造林改造补助

  1.新造高产油茶林。高标准新造油茶林补助1200元/亩,其中第一年申请上级项目资金1100元/亩(省级1000元/亩、赣州市级100元/亩),第二年由龙南市财政补助100元/亩。

  2.低产油茶林改造。对符合低改要求的,补助400元/亩(茶树林龄12年<含12年>以上)。

  3.低产油茶林提升。对符合提升要求的,补助200元/亩(茶树林龄6-11年<含6年、11年>)。

  02加强融资和保险扶持

  充分发挥农业、林业各类贷款政策,支持油茶经营主体申贷,降低林农获取银行贷款资金难度。充分发挥造林贷款贴息政策,对申请贷款的油茶经营户实行政府贴息政策。实行油茶保险财政补贴保费政策,进一步降低油茶资源培育经营的风险。

  03技术要求

  (一)新造高产油茶林

  1.立地。选择无污染的平原岗地和低山丘陵区,海拔500米以下(赣南部分地区600米以下),坡度25°以下,光照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土层厚度60厘米以上,石砾含量不超过25%,排水良好,较肥沃的弱酸性红壤宜林地以及“四旁”用地、低效茶园地。

  2.整地。根据坡度等地形地貌因素和有利于水土保持等要求,选择全垦、带状或块状方式整地。坡度10°以下的平原、岗地或需套种的造林地可全垦整地。坡度10°~25°的丘陵、低山应采用带状整地,即:沿等高线由上向下开挖水平条带,带间距宜3.0米,带面外高内低,带宽宜2.5米~3.0米,反坡坡度3°~5°,条带内侧可挖深宽各30厘米左右的竹节沟,竹节沟长度根据株距确定,通常为1.5米~2.0米,以利蓄水、蓄肥、保土。带间杂灌全刈。为适应油茶机械化栽培,可采用3.5米~4.5米宽行窄株的株行距模式,在“四旁”地可采用穴状整地。整地时需清除树蔸和石块,并应与作业通道、取水、蓄水、工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3.垦穴。按株行距定点开挖种植穴,垦穴定点要规整,穴规格通常不小于60厘米×60厘米×50厘米。开穴时应尽可能将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以利表土回穴。

  4.基肥。在栽植前1个月左右,必须在种植穴中施入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0%)、饼肥或厩肥。商品有机肥用量5公斤以上/穴,饼肥用量2.5公斤以上/穴,厩肥等农家肥用量20公斤以上/穴。饼肥和厩肥等农家肥施入前必须充分腐熟以免肥害。施肥时应结合表土回穴,先将土、肥充分搅匀回填穴内,再填新土返穴呈高出地面15厘米左右馒头状。

  5.良种。从我省推荐的“赣无”“长林”“赣州油”三个系列的油茶良种中选择使用。良种穗条必须来自具有省林业局核发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油茶良种采穗圃(由省林业局另行发布)。供穗、供苗单位均必须向用穗、用苗方提供上述规定良种的证明材料,并对所供穗条与苗木的良种品质负责。

  6.壮苗。推广轻基质控根容器壮苗。推荐3年生容器壮苗造林,以缩短达产期。3年生容器苗苗高需≥60厘米,地径需≥0.8厘米,一级分枝在三个以上。基质要求配方科学,容器口径应不小于15厘米,所育苗木要求根团完整,侧根须根发达并与基质紧密结合,生长健壮,无检疫对象。

  7.密度。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标等综合确定栽植密度,最多不超过74株/亩。平原、岗地与低丘缓坡地栽植密度宜55株/亩左右,株行距宜3.0米×4.0米;高丘、低山种植密度宜63株~74株/亩,条带水平间距(行距)宜3.0米,株距3.0米~3.5米。对采取套种等复合经营或者利用机械作业的可以采用宽行窄株,“四旁”栽植应选择3个以上推荐品种相间栽植,株间距3.5米~4.0米。

  8.定植。栽植时间为当年冬季至翌年5月,选择在雨后土壤充分湿润的阴天栽植。苗木栽植前保持基质湿润,并脱除或剪开容器袋栽植。苗木定植在穴正中,要求栽紧、栽实并适当深栽,覆土以超过苗木嫁接口上方5厘米以上为宜。

  9.抚育。指苗木定植后到第4年内的抚育管理。造林当年至少抚育1次,时间为9~10月。从第2年起,每年必须抚育2次,第一次为5~6月,第二次为9~10月,每次抚育应做到带间割灌与带内锄草。每年抚育时扩穴培蔸1次,扩穴范围为树蔸周边0.5米~1.0米,松土深度10厘米~15厘米,且冠下内浅外深,培蔸高度10厘米~15厘米。

  (二)低产油茶林改造

  1.砍杂清理。所有油茶低产林分均需实施。保留品种好、长势优的油茶树,对其余油茶树实施卫生伐与疏伐。实施时间为晚秋初冬。

  2.松土垦复。所有油茶低产林分均需实施。15°以下的林地全面松土垦复,15°~25°山地采取环山带状轮垦方式,25°以上的陡坡采取带状松土垦复,每年垦复1次,前两年浅垦,深度10厘米~20厘米,第三年深垦,深度达20厘米以上。实施时间为晚秋初冬。

  3.良种补植与密度调整。对砍杂留优后出现林窗、林缘等林分空地,选择推荐良种(需与保留油茶树花期一致或相近)的3年生容器壮苗进行补植。补植后株行距不小于3.0米,密度调整到55株/亩~74株/亩,郁闭度调整到0.7或以下。

  4.修剪。对树形不佳的油茶树进行整形修剪,即剪除内膛枝、交叉枝、枯弱枝、病虫枝、寄生枝、徒长枝、下垂枝等,并将油茶树高度控制3.0米以下,具体措施参照《油茶整形修剪技术规程》(LY/T 2677-2016)执行。

  5.施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结合垦复对保留、补植和截干的油茶树施入有机肥,每株可施5公斤商品有机肥或2公斤饼肥或10公斤厩肥(充分腐熟,并灭菌无虫卵)。有条件的可进行测土施肥,针对性补充磷钾肥或微量元素肥料。

  6.有害生物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原则,加强油茶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对于因有害生物危害造成减产、低产的油茶林,必须因病因害施治。具体措施参照《油茶主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程》LY/T2680-2016。

  (三)低产油茶林提升

  1.林分选择。选择人工栽植、林龄6~11年、连续两年平均亩产茶油不到6公斤~10公斤的林分进行。

  2.密度调整。按照留优伐劣与疏密均衡的原则进行疏伐和补植调整,保留植株应以树冠之间留有间隙为宜。补植参照3.2.2.1中良种补植技术要求执行,控制密度为55株/亩~74株/亩,推荐的良种占比调整到70%以上。

  3.整形修剪。参照低产油茶林抚育改造中的修剪有关技术执行。

  4.抚育管护。参照低产油茶林抚育改造中的有关技术要求执行。

  04补贴申报流程

  农户自愿到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申报符合条件的油茶新造、改造、提升地→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后报林业局→林业局检查验收合格后→上报市、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05所需材料

  1.申请人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林权证复印件。

  2.乡镇林业技术人员应到实地调查核实,提供红色区划实施项目四邻界址范围1:1万A3图幅地形图。

  3.委托实施的:须提供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和委托协议书。

声明 :中国历史网是一个非盈利网站,站内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本站仅提供存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