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为什么佛教在中国影响这么大

时间:2020-10-26 08:42:56编辑:梓岚

佛教中国化的成功之道

佛教之能于中国生根发展不是指印度佛教原本的单纯的移植到中国,而是经过与中国固有的文化融和,发展出中国佛教独有的性格。若同意外来宗教的传播或多或少需经本土化的阶段,探讨本土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原因也就颇能解释佛教何以能在中国生根发展。

这种本土化以冯友兰的说法是「佛学本为印度之产物,但中国人讲之,多将其加入中国人思想之倾向,以使成为中国的佛学」他进一步指中国佛学家就这些思想倾向发挥,就成好天台、华严、禅诸新宗派,盛行于隋唐。从钱穆的评论可见这中国化的佛学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严格言之,南北朝隋唐,只是一佛学时代。除了佛学,在思想史上更不值得有多说的。」

佛教之所以能成功的中国化有以下原因:

其一,是中国思想本质上极富调和融会统一集大成之精神。这点和如前所述的涵摄性颇有相似,但这里言中国思想讲兼收并蓄外,也重把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

其二,是中国思想重化不重变,这体现了中国思想是长于综合,如天台判教理论。判教理论除了可作为中国思想长于综合的理据外,也实在是一套有助于把不同理论、宗派、意见综合的方法论。绝对有助于把外来思想本土化。

中国佛教也不时面对排佛主张的挑战,幸好佛教也有其因应之道。例如传统儒家挑战佛教有违孝道。佛教徒一方面加紧翻译有言孝的佛经,一方面更假托释迦佛的名义,伪撰出一批既合乎儒家伦理,又不违背佛教戒律的「孝经」。

佛教能补中国文化的不足

佛教与中国文化有相合处固然是两者融和的原因,但如佛教具有中国文化所缺欠的优良要素,很自然这会吸引中国文化去保留佛教。佛教的思辩技巧与心性理论,可补中国文化的不足之处。中国本土宗教鲜少有规模有组织的宗教团体,尤其缺乏非以家庭为本位的横向团结,这也可补本土宗教欠缺规模、组织的缺陷。

佛教宗派多元化的发展

佛教之于中国,有一些颇有特色的发展也足以成为优势。例如佛教在中国曾发展出十个宗派,这足以使不同阶层、信念略有不同的人都可在不同宗派中得到满足。这可视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至于这些宗派的林立,一方面可归因中国人的宽容性,一方面可归因于判教理论对各宗派理论之综合,避免了中国人视各宗派之为互相矛盾。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