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什么是“粪-口”传播?(粪口传播是怎么传播的)

时间:2022-09-21 16:45:58编辑:佚名

什么是“粪-口”传播?(粪口传播是怎么传播的)

  新冠病毒是否可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一直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猜测,随着对病例研究的深入,继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分别宣布从患者粪便样本成功分离病毒后,2月13日中国CDC团队从两省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便标本中成功分离到了两株新型冠状病毒,证实了排出的粪便中的确存在活病毒。

  虽然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粪-口”传播的关系需进一步的研究,但无疑为病毒的防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那么,什么是“粪-口”传播?

  有一个更为严谨的学名“消化道传播”

 学术定义】:病原体随传染源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源或食物,再由易感者摄食进入体内的传播过程。

  总的来说,不是非要“吃屎”才会引起“粪-口”传播,而是随着粪便而排出的各种病原体,通过各种方式,又回到了人的嘴里,进而进入消化道造成感染。

  因为传播的起点在粪便(粪),而终点在嘴巴(口),故而将消化道传播称之为“粪-口”传播。

  哪些疾病可以通过“粪-口”传播?

  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的传染病比较常见的通过粪-口传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

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等。

如何预防“粪-口”传播?

目前来看,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经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但是,“粪-口”传播途径的可能性也是警示大家,不要以为戴上了口罩就能高枕无忧,勤洗手同样重要。

  因为,“粪-口”传播的核心,就是手卫生重视程度不够。

  那么,我们要注意什么?

  对于公众来说,特别是餐饮业从业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重视手部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容易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

  【便后洗手】:阻止病原体从粪便带出。

  【饭前洗手】:阻止病原体进入嘴巴里。

  这两道关口把握好了,粪-口传播的机会将会大大减少。

  除此之外,还要做到:

水果蔬菜食用前应清洗干净

  蔬菜、肉类应炒熟吃;

  水果最好削皮

  不要喝生水;

  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和刀具要分开并注意及时洗手;

  使用过他人物品(尤其手机)后,吃东西前要洗手(其实也就是饭前要洗手);

  食物要保存好,不要让苍蝇或者其他虫子接触到;

  最最重要的是,提醒身边人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论是新冠肺炎期间,或者其他任何时候,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都是尤其重要的。

  更多连云港疫情咨询以下方式可获取

  输入【江苏肺炎】即可一览江苏省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动态。

声明 :中国历史网是一个非盈利网站,站内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本站仅提供存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