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网!
最新文章
  • 包拯智侦盗杀案的故事

    千年来,包公在历代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包青天。北宋年间的包拯,早年在地方任知县,后至开封任监察御史等职,在历次断案中显示出过人的聪慧与胆识。他为民请命的一生,将永远使人怀念。 北宋仁宗年间,扬州吉安乡谢景家发生了一起新婚媳妇被杀案,案发前后有关情形是:谢景之子谢幼安娶苏明之女苏玉君为妻。新婚不久,谢幼安外出经商,临行嘱咐妻子严守门户以防盗贼。案发当夜,苏玉君与往常一样,侍奉公婆

  • 包拯审青石板的故事

    宋朝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炸糍粑卖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放学后,他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不坐下来休息。 知他一坐下来,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等他醒来时,一摸篮子里的钱,发现被偷去了,小友忍不住大哭起来。正当他哭得伤心时,恰好路过此地;叫马汉过去询问原因。小友哭着对说:

  • 包拯智断血手印的故事

    北宋仁宗年间,开封城里有两家大富豪:一家姓林,生儿子林得招;一家姓王,生女儿王千金。因双方关系不错,家长做主,给两个孩子定下了姻缘。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林得招15岁那年连遭不幸——先是父亲突然病逝,后是家业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他和老娘相依为命,因读书人不会做什么营生,日子越过越穷。三年后,林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林得招为了照顾母亲,不得不放下脸面,做了个卖水郎。 王员外是个嫌贫爱富的人,他得知

  • 包拯智察失踪案的故事

    北宋仁宗年间,包公奉旨巡按。所到之处,即设巡行衙门。广贴告示,晓谕百姓:准讼者直到堂前,鸣冤告状,自陈曲直。这年秋,包公巡至潮州。一日,巡行衙门升堂放告,有潮州城郊江边村三人拉扯到堂前告状。 赵三郎与周守义合伙做生意。日前,二人相约各带纹银200两,同往广州城里买布,预订搭乘艄公张海潮的船只,约定次日黎明到船会齐。及至天明,周守义到船,不见赵三郎,便请艄公张海潮去催。张海潮到赵家敲门,连叫几声:三

  • 包拯智斩鲁斋郎的故事

    宋仁宗年间(公元1023—1064年),有个名叫鲁斋郎的京官。斋郎,官名。属太常寺。北魏已有太常斋郎、祀官斋郎,均为七、八品的小官。唐代太常寺所属郊社署有斋郎一百十人,无品级,供郊庙之役。宋代也有此官,员数无定。 每年春秋,陪皇祭祀,都离他不得,非他莫属。鲁斋郎他倚仗着皇帝的宠爱,对百姓大施婬威,敲诈勒索,谋财害命,夺人妻女,无所不用其权。尽管他罪恶累累,却无人敢动他一根毫毛。京城附近许州地方,有

  • 包拯智判闻香案的故事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快来临了,在凤陽府定远县府的衙门深处,包公正与夫人在内衙商量过年的事,他在仕途几十年,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一生没有什么爱好,惟一喜爱就是灯谜,他准备在元宵佳节,到城隍庙去设灯谜,让市民来猜,与民同乐。 这时,有人前来击鼓鸣冤告状,包公马上升堂,看见阶下跪着一个肥头大脑的乡绅,扭着一个文弱的书生,前来告状。包公一拍惊堂令板,喝道:“你等有什么冤情,从实道来,好让本官为你作主。这肥

  • 包拯智审入室案的故事

    宋朝时广东惠州府河源县城十分繁华。这天两个光棍无赖张逸和李陶在街头闲耍。这时有个八九岁的小姑娘远远走过来,张逸一见顿时看呆了,淫邪地对李陶说:“这小妞儿长得真俊,要是年纪再大点,我一定要娶她为妻。”李陶笑笑说:“你真是孤陋寡闻,只看这小丫头俊俏,你不知道她娘才真是美貌无双、国色第一呢。” 张逸一听动心了,说道:“真有这事儿?你认识她家,领我去看看,若是有缘,说不定还能成全我好事一桩呢。”李陶即便带

  • 包拯智审夺子案的故事

    北宋仁宗年间,郑州衙吏赵令史与郑州西城马员外相交甚密。马员外一妻一妾,妾生一子。赵令史常去马家,后来,竟与马员外之妻赖玉香通奸,被马员外之妾张海棠撞见。赵令史见奸情败露,恐张海棠告知马员外,顿起歹心,唆使赖玉香:毒死马员外,嫁祸张海棠,夺子以霸产。 赵令史买来鼠药交与赖玉香。赖玉香偷偷将鼠药放进茶杯内,沏上酽茶,递与马员外饮下,马员外顿觉腹中不适,赖玉香急唤正在厨下做饭的张海棠端碗汤来,张海棠赶紧

  • 包拯智审绣鞋案的故事

    北宋仁宗年间,包公奉旨复核各地死罪案件。这日,包公细察江州衙解送的“朱连因奸杀人一案”案卷,认为此案有两点不清:一是案犯杀人后,取走绣鞋作甚?二是杀人凶器和丢失的绣鞋下落不明,尚须详勘细鞫,再作决断。 包公命将原告王尚、被告朱连带至大堂。包公问王尚:“你告朱连杀人,有何证据?”王尚回禀:“那日,我一早出门,中午回家,发现妻子赵丽被杀,针线筐内绣鞋一双、剪刀一把丢失,我失声哭喊:是谁杀死我妻?邻里相

  • 包拯智查诈骗案的故事

    北宋皇佑二年,东京汴梁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案。有一青年,名叫冷清,自称皇子,遍访六部衙门,要求进宫面君,认祖归宗。冷清言其母亲原是宫女,曾得皇上临幸,身怀有孕后被遣散回家,不久生了他,并有御赐龙凤绣抱肚为凭。此事沸沸扬扬,闹得满城风雨,朝野议论纷纷。 仁宗闻知,将信将疑,查明真假皇子,由谁负此重任?众大臣举荐包拯。仁宗深知包拯公正廉明,善破奇案,屡断疑难,便颁旨命包拯查处此案。包公接旨,辗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