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网!
最新文章
  • 青面兽杨志遇到的倒霉事

    在梁山108将中,最倒霉的好汉,恐怕就是杨志了,他的倒霉经历最有传奇性,押花石纲时遇到风浪吹翻船,走路遇到林冲要纳投名状,花光家底上下打点,指望下岗再就业,被高俅一票否决,没生活费了卖祖传宝刀,遇到无赖牛二,好不容易遇到个伯乐,给他个大活送生辰纲,半路上又被劫了。看到这些有些纳闷,作者和杨志有仇吗,怎么把这么倒霉事全写到他头上。一般说来写小说为情节发展让一部分人倒霉算不上什么奇事,可对一个有历史原

  • 智取生辰纲没有杀人灭口的原因

    晁盖吴用他们“智取生辰纲”在麻翻杨志等人后为什么不杀人灭口,毁尸灭迹。根据后面的发展来看,他们的面相全都被杨志那边的人看到了,而且晁盖名声在外,认识他的人太多了,多得连他自己都搞不清,还有刘唐是一个体貌特征很明显的人,再加上白胜这个本地人,这都是可以暴露身份的地方。如果在杨志那些人全部被麻翻后,毁尸灭迹的话,晁盖等人暴露的可能性就要小多了。对比头年毫无声息的生辰纲无头案,再怎么说都应该尽力做到不露

  • 智取生辰纲的漏洞分析

    智取生辰纲号称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高潮,其间跌宕起伏的情节,扣人心弦的变化,令人不禁拍案叫绝。此案的成功被认为是军师吴用体现其“智多星”才智最为有力的佐证。智取生辰纲的十大漏洞但仔细品来却觉得用“智取”两字来形容这次的劫取生辰纲事件,简直就是一种讽刺。号称“智多星”的吴用在这次行动中设计了一个漏洞百出的计划,而居然它就成了,也许这就是该着大宋朝灭亡吧。漏洞1参与做案的人员毫无伪装托塔天王晁盖是郓城

  • 智取生辰纲的真相分析

    水浒里面有一个很精彩的章节,后来梁山的故事都是从这儿开始的,那就是智劫生辰纲,有人管这叫七星聚义。晁盖、吴用、刘唐、阮氏三雄凑到一块儿,策划要劫生辰纲的事儿。6月15日,当朝太师蔡京过生日,他的女婿大名府梁中书准备了十万贯的金银珠宝作为生日贺礼,这就是生辰纲。礼物要送到东京汴梁,然后在路上被晁盖他们七个给劫了,后来事情败露,宋江送信,他们跑到水泊梁山,这才有后来的故事。水浒后面的故事其实都是从这开

  • 水浒传人物结局分析

    108条好汉里面,死在战场上的好汉最多,足足有59个。这些死在了战场上的好汉,他们的结局其实是不好评定的。他们做到了马革裹尸,也做到了青史留名,说他们死得其所,死的伟大也可以,说他们死的冤枉,死的不值也正常。总之,对于他们的死,施耐庵是没有什么很浓烈的感情色彩的,只是征战沙场的将军们最正常的结局而已。吴用和花荣则是陪着宋江自杀了。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们感情深,而是因为宋江死了,吴用等人也难逃一劫。花

  • 水浒传结局悲惨的原因

    《水浒传》中义军接受招安的结局是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一种形式。梁山义军队伍不是在形势对他们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出于走投无路,才被迫接受统治阶级招安的;恰相反,他们是在取得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一系列辉煌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主动向统治阶级投降的。而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确是和义军领导人宋江的思想、立场及所推行的路线有直接关系;也是和小说所宣扬的忠义思想以及作家的世界观密切关联着的。“受招安”在前七十回故事情节

  • 《水浒传》的名称来历

    简单来说,《水浒传》讲的是108好汉上梁山的故事,按理说应该叫《梁山传》。为什么要取这样拗口的两个字,而且书中根本就没提“水浒”呀!这里面涉及到中国人的一个传统命名方式——用典。也就是套用古籍中意思相关的名句或典故,来隐晦地表达想要说明的内容。“水浒”来自周朝先祖太王亶父,是一个非常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该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緜》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大约在商朝武丁盛世的

  • 《水浒传》作者的争议

    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东东平人(一说并州太原人),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罗贯中十四岁丧母,辍学后跟随父亲在苏杭一带经商。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年轻的罗贯中理想远大,“有志图王”,加入了张士诚的反元起义军,任职幕僚,后来因故离开了义军。朱元璋后来消灭了张士诚、陈友谅等割据势力,建立明朝,曾经是朱元璋敌人的罗贯中,

  • 历史上的高俅:其实我是好人

    《水浒》中有“四贼”,即蔡京、童贯、高俅和杨戬,这几位当时都是人人皆言可杀之人,作为宋徽宗时期的重要大臣,他们在朝庙之上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荒淫无度,私下滥使职权以鱼肉百姓为乐,将民间弄得乌烟瘴气,满目涂炭,也是导致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朝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在这几付颜色中,对普通人来说,高俅的知名度应该是最高的,当然,这是拜小说《水浒》的功劳,小说开篇便是通过他陷害王进,继而引出史进,更是后来将林

  • 盘点:《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好汉有哪些

    水浒传中有很多人是被逼上梁山的,那么,他们又是被谁逼的?是怎么逼的呢?官逼民反型。如林冲、武松、阮氏三雄。侠义过火型。如鲁智深、史进。战场降将型。如呼延灼、张清、索超。主动投靠型。如孙立、杨林、汤隆。走投无路型。如石秀、雷横、杨雄。这五类哥们虽然各有各的上山理由或苦衷,但总的来讲,他们是心甘情愿,甚至是感恩梁山的。只有另一种类型,他们压根儿就不想上梁山,打死都不想与梁山扯上关系,但他们还是上了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