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网!
最新文章
  • 蒋介石与孙中山什么关系:党徒加姻亲

    文章摘自《蒋介石1887-1975》作者:师永刚张凡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关系,一直众说纷酝。  最初,两人是党首与党徒关系,孙中山1902年创立同盟会,蒋介石于1908年由陈其美介绍

  • 日记中的蒋介石:三读手抄本圣经

    自美国胡佛研究院所藏的蒋介石日记开放以来,海外及两岸三地的学者闻风而至,俨然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重镇之一,学者们在阅读了这些世所罕见的史料后,更传出“民国史应该重写”、“建立新的中国近代史解释体系”

  • 蒋介石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於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於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

  • 蒋介石选墓地的故事

    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生前极端奢侈,死后也要奢葬,而且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选择自己的墓地。蒋介石虽自己标榜革命,然在继封建帝王之衣钵上,毫不逊色。1946年,蒋介石以抗战英雄之态还都南京后,就开始着意选择

  • 七七事变蒋介石下令全面抗战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正在江西庐山。1937年7月8日上午,他收到了宋哲元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电报。蒋介石的第一个反应是:全面战争可能真的来了。 蒋介石复电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匆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此间已准备随时增援。无法确切地知道,至少在名义上是中国军政首脑的蒋介石,于庐山上那个云雾缭绕的早晨思考了什么。这个生于中国浙江的南方人,对北方的卢沟桥并不特

  • 张学良对蒋介石的评价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蒋介石与张学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比较著名的西安事变的两位主角。就是相处才了解,了解自然会有评价,所以小编就给大家揭秘一份张学良曾经对蒋介石的评价。张学良简介: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

  • 二二八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二二八事件是怎么回事二·二八事件又称二·二八起义,发生于1947年2月28日,是台湾省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警员于台北天马茶坊的街头查缉私烟时,殴打烟贩林江迈致其流血。之后人民开始围观,警员想掏枪驱逐围观群众,却开枪误伤当地群众陈文溪(送医次日死亡)。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要求交出罪犯,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

  • 国民党军在北伐战争时期

    中央军的首领主要是蒋介石。蒋介石,浙江省宁波地区奉化县溪口镇人,1887年10月31日出生。学名志清,官名中正,字介石。蒋介石7岁入私塾读书,17岁以后,曾先后到锦溪凤农学堂、宁波箭金公学、奉化龙津中学等学校学习。他在20岁时自费到日本想人军校,但因日本只收公费留学生,只好回国。回国后,恰逢袁世凯在保定办陆军速成学堂,即保定军官学校,在浙江招生。蒋介石即去投考并考取。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深受校长和

  • 陈果夫为组建黄埔军校居然贡献这么大!

    1924年,孙中山任命蒋介石筹备组建黄埔军校。当时,陈果夫正在上海从事证券交易活动,颇有理财之道。此外,陈果夫还和戴季陶、陈布雷等人交往密切,其观点让蒋介石颇为满意。在黄埔军校筹备期间,蒋介石就曾电邀陈果夫到广州协助工作,但此时陈果夫因病未愈,想到广州医疗条件不如上海,便没有应召前往。建校之初,蒋介石痛感手下人才缺乏,于是立刻想到了陈果夫。蒋介石在筹建军校过程中,发现当时广州物价昂贵,黄埔军校初创

  • 张学良是怎样评价蒋介石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原因的?

    如果大家对蒋介石生平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或许会知道蒋介石生平有个很特殊的爱好:爱写日记。蒋介石还有一小本子,里面记载着师以上官长的字号、籍贯、亲缘及一般人不注意的细节。据资料统计,蒋介石一生总共写了57年的日记,可惜其中四年遗失掉了,由于蒋介石是用毛笔字写,字迹又潦草,难以辨认,所以人们也很难统计到蒋介石在这57年中总共写了多少字。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他在日记中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蒋介石认为“我们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