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网!
最新文章
  • 邓小平舌战赫鲁晓夫:弄得苏斯洛夫面红耳赤

    邓小平舌战赫鲁晓夫:弄得苏斯洛夫面红耳赤。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苏由于各自战略需求及斗争策略的不同,双方按各自的理解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加以解释并进行论战,到1960年代,中苏两党之间的分歧进一步激

  • 尼克松舌战赫鲁晓夫:撼动世界的厨房辩论

    美苏厨房辩论简介厨房辩论指的是1959年7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开幕式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之间展开的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论战(两人之间的辩论均通过了他们的口译员传达)。辩论是在厨房用具展台前进行的,故称“厨房辩论”。厨房辩论背景1959年7月24日,美国副总统尼克

  • 玉米运动:忽略自然环境的失败运动

    苏联玉米运动玉米运动是前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进行改革时发动的一场运动。据说赫鲁晓夫想学习美国,大面积种植玉米,不顾及苏联的地理气候因素,赫鲁晓夫决定全苏联种植玉米。但由于苏联地理条件(主要是气温和光照)实在太差,玉米几乎不结“棒子”,加上国家机构人员腐败,从国外购进大“棒子”愚弄总理,玉米运动终究失败。苏联改革种玉米农业问题一直是苏联战后初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由于长期执行“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

  • 中苏关系为什么破裂

    1958年,是中苏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58年以前,赫鲁晓夫为了进一步巩固他在苏共党内还不太稳固的地位,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支持,故而,对中国还不敢太放肆。1958年以后,赫鲁晓夫在苏共党内的政治地位巩固了,不再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了。前苏联成功地制造出了洲际导弹,中国这个棋子在他的国际棋盘上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此,他就变本加厉地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以及毛泽东的摩擦。赫鲁晓夫热衷于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