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网!

阿昌族阿露窝罗节:由繁入简 幸福满溢

时间:2024-01-10 03:47:03编辑:佚名

陇川县户撒乡阿昌族妇女在登窝罗。

阿昌人围着白象、青龙跳起舞。

每年3月20日左右,是阿昌族最盛大的节日——阿露窝罗节。阿露窝罗节是由阿昌族的窝罗节和阿露节这两个节日合并而成的,并于1993年经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2009年,阿露窝罗节入选云南省“非遗”名录。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是由云南陇川县阿昌族的阿露节和梁河县阿昌族的窝罗节合并而成。阿露节,汉语称“会街”,它来源于阿昌族的宗教信仰。阿昌族和傣族一样信仰小乘佛教。传说每到雨季,阿昌族最信奉的“个打马”菩萨的灵魂要上天念经。在“个打马”菩萨的灵魂回人间的前几天,阿昌族群众要扎白象、青龙迎接。因此,从农历九月初十起,一天赶一个街子,连续四五天,然后赶各种“塔摆”(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一项活动),时间长达半个月。1980年,为了利于生产、节约,阿昌族群众自愿改革了会街,把会街集中到国庆节前后三天来过,节日活动也只剩下耍白象、青龙等充满欢乐气氛的内容。登窝罗是梁河县阿昌族的一种民间游艺活动,它是唱和跳的综合艺术。每逢红白喜事,盖房起屋、丰收迎新等热闹场合都要登窝罗。春节期间,登窝罗的场面最大、最热闹,还要竖窝罗台坊,正月初四便是窝罗节。那天,各寨的阿昌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赶到窝罗场地,围着窝罗台坊又唱又跳。登窝罗时,领唱的人在前,这人叫“稍干”。其他人双手叉腰,跟着稍干唱。边唱边大蹲大跳,一会儿背对背,一会儿面对面。春节围着窝罗牌坊跳,平时围着一张摆满烟酒茶果的桌子跳,意思是围着太阳、月亮转。阿露窝罗节期间,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在欢快热烈的象脚鼓、镲和鋩锣声中,在红、白、黄、绿旗引导下,白象、青龙威风凛凛地“走”出了村寨。来到偏坡大早场上后,阿昌人恭恭敬敬地把象征幸福吉祥的白象、青龙摆在正中。白象来回甩鼻子,青龙收尾张嘴欢笑,阿昌人民爆发出了“舞——会会”的欢呼声,男子围着白象、青龙跳起了象脚鼓舞。扎制的白象、青龙怎么会动起来呢?原来它们是用竹做架、纸糊身,布做象鼻和龙头龙尾。耍白象、青龙时,有人藏在象和龙肚里,双手来回拉扯象鼻、龙头龙尾,白象就会上下左右甩鼻子,青龙则抬头张嘴闭嘴和摆尾了。在耍白象、青龙时登窝罗,又唱又跳,这样就把原来的两个节日融合在一起了。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