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南北朝时期的瘗窟遗址在哪里?南北朝时期的瘗窟结构

时间:2021-08-26 01:52:11编辑:佚名

考古学家近日在莱州城区东南30公里处,发现两处南北朝时期的瘗窟。古印度佛教中曾流行林葬、天葬和水葬,而中国北朝时期的石窟瘗葬,则是对曝尸林野葬俗的一种调和方式。后来,随著火葬的流行,瘗窟逐渐减少,具有瞻仰追悼功能的塔林增多,即建一塔下埋骨灰,塔体刻亡者名字。

莱州考古工作者是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齐时期开凿的盖平山摩崖石造像进行调查时,发现附近有两处造型比较特殊的石槽,经证实为北朝时期的瘗窟。

山东莱州发现北齐时期瘗窟

瘗窟(瘗为埋葬之意)是用来掩埋僧尼或者世俗信徒的骨灰或尸骨,一般面积较小,形无定制,製作比较粗糙。我国境内目前所知最早的瘗窟为西魏大统六年即540年开凿的甘肃天水麦积山东崖第43窟。北朝时期,我国北方佛教甚为流行。据资治通鉴记载,北齐政权的奠基人高欢死后,便是以瘗窟的方式埋葬的。这两处瘗窟均为长方形石槽,大的一处长约1.7米,宽约0.5米,深约0.5米,仅能容纳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另一处规模稍小,但周围环绕著人工开凿的小洞。

据悉,盖平山两处瘗窟旁边不远处曾有一片塔林,至今仍存一座佛塔。另据瞭解,莱州境内邢家黄花村及马山东麓的竹林寺遗址也各有一处瘗窟。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