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华五千年地方庙会:传统庙会

时间:2021-07-05 17:00:01编辑:佚名

传统庙会

全市共有传统庙会16处,均以农历日为会期,一般会有大戏一台或两台、歌舞杂技、物资交流等。

在这些传统庙会里以朱兰“铁山庙会”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

铁山庙会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物资交流大会。会址位于铁山两座山之间,占地一百余亩,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为正会,会期五天,每年会期来自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和周边3000多户商贩都云集于此,会中的两台大戏引来吃穿杂用,农具牲畜等等360行,行行俱到。每天10多万人挤挤扛扛,摩肩接踵,再加上鼓乐喧天,车水马龙,人如潮涌,熙熙攘攘,是当地人民进行物资交流的一大盛会。

相传铁山自春秋战国时就为楚、韩冶铁重地,并设有铁官府。明嘉靖年间,陕西总兵杨凸将军受命在此开矿炼铁,后因奸臣所害,杨凸将军悲愤欲绝,触岩殉节。其妻携幼子千里寻亲,惊闻噩耗,痛哭三日三夜,于农历三月十八日午时气绝而亡。当地百姓为其夫妻合葬,并建“将军庙”和“奶奶庙”,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至三月二十日,举行庙会,以示纪念。该庙会绵延四百余年,在促进当地商贸交流、民众沟通、文化融汇、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铁山庙会位于舞钢市城区中部,由市区沿钢城路北行4公里至共青水库,沿共青水库北岸东行0.5公里至铁山庙会会址。2004年起,因铁山矿业开发,会址改为舞钢市朱兰大道。

铁山庙会为方圆百里规模最大的民间集会,是舞钢市重点保护的民间农贸物资交流大会,年均人流量达10万人次。

其他一些庙会:

营街龙抬头会,农历二月初二;

八台镇二月二会,会期三天;

八台镇四月四会,会期三至五天;

院岭办李辉庄物资交流大会,农历二月初八—二月十五;

尚店镇物资交流大会,农历三月初八晚至三月十四日;

尹集小满会,会期五天;

枣林乡安寨物资交流大会,农历三月初八至三月十二日,会期5天,大戏两台,歌舞杂技;


[page]

枣林乡黄庄村庙会,农历三月二十二开始,会期五天。

民间古庙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庙会最早的形式是隆重的祭祀活动,是人们敬祀神灵、愉悦身心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庙会和集市交易融为一体,成为人们敬祀神灵、交流感情和贸易往来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在漫长的远古社会,庙会和崇神是一体的。一直到商周时期,庙会都是一种不自觉的活动。

汉代以后,庙会向多元化转变。汉代庙会的主体性质因为佛文化的传入而发生了变化。从此,佛文化如滔滔洪水般涌向中州大地。伴随着佛教教义的传播,佛寺星罗棋布.分布于中原地区的名山、巨邑、小镇。许多著名的寺院如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登封少林寺,临汝风穴寺,镇平菩提寺、石佛寺及瓦宫寺,信阳灵隐寺,光山净居寺,安阳高阁寺,济源盘谷寺,辉县白云寺,汝南小南海,永城崇法寺,许昌文明寺,项城高丘寺等,如雨后春笋,林立中原,并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于是,崇佛庙会应运而生,林林总总。中原地区广大庙会群中,佛与道或分庭抗礼,或相互渗透,使庙会文化更加丰富。

唐宋时代的经济高度发展,中原地区居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保持着中心位置。道教文化经过帝王们的倡导更迅速地繁盛起来。道教文化是强大的本上文化,庙、台、祠、宫、观、庵等道教建筑在中原地区的分布十分密集。如登封中岳庙、洛阳关林庙、桐柏淮渎庙、济源济渎庙、汤阴文王庙、洛阳周公庙、内乡文庙、准阳人祖庙、西华女娲庙、商丘阏伯台、鹿邑太清官和老君台、浚县碧霞宫、济源王屋山奉仙观和阳台宫等,和各地的龙王庙、天爷庙、祖师庙、娘娘庙、火神庙、土地庙、城隍庙、关爷庙、山神庙、河神庙、禹王庙、圣母庙、二郎神庙、泰山庙、虫王庙等,数不胜数。这些庙宇为日后庙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一度出现了经济大繁荣和文化大繁荣,以东京开封为中心的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庙会亦应运而兴。

明代是中原广大地区庙会群昌盛的重要转折时期。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在洛阳、黎阳(浚县)、陈州(淮阳)等规模较大的城镇大兴土木、建造庙宇成为可能。明代手工业的繁荣,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庙会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繁密。

明代庙会有—重要的特点,就是“行会”或者称为“会馆”、“公所”的大量兴起,使庙会更加秩序化。中原地区出现许多“山陕会馆”,他们敬祀关羽,立祠建庙,特别是建造戏楼等祭祀场所,使庙会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扩大化。

说起中原古庙会的分布,比较明显的可以分为5大片,即豫西地区以中岳庙会为中心的嵩山庙会群,豫北地区较为散漫的太行山庙会群,豫东地区以淮阳太昊陵为中心的平原庙会群,豫南平原和山陵相间的豫南庙会群,郑州一带的豫中庙会群。


[page]

豫西庙会即以嵩山庙会群规模最大,着重于山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其社火群特色非常突出,风格独特。较为古朴、细腻、平稳的文化风格。

豫中地区郑州一带寺庙与其他地区相比不密稠,祭祀意义不十分明显,娱乐也多为一般歌舞、杂技一类的内容。

豫南地区地形复杂,在历史上楚文化影响比较大,神鬼观念较浓。

当然,山区和平原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庙会群的分布不同,其文化风格亦不同,但总的来看,庙会群从内容上来划分,又可分为道教文化群、佛教文化群和历史文化群。道教文化的庙会最多最广,影响也最为深远,山区和平原地区的河岸分布最密。佛教文化的庙会也多集中于山中,而佛道两教文化相互渗透。特别是佛教文化,在许多道教文化的庙会中也有所表现,体现出佛的“到处时时都有”。不过,这种佛已不完全是印度地区传来的纯正的佛教,而是中国化或者称为中原化的佛教文化,构成了中原文化的一部分。

庙会群和神话传说的关系极为密切。原始神话主要反映中原地区氏族社会的生活,包括天地起源、人类诞生、文化发展和图腾崇拜等内容。西华女娲城庙会、准阳太昊陵庙会、商丘阏伯台庙会、桐柏盘古庙会等,是原始神话集中流传的场所,几乎可以构成人类早期社会的发展史。

除了女娲伏羲和盘古兄妹两大传说外,大禹神话传说群分布之广也是惊人的。

道教传说由于其本土生成的特殊性而普遍多于佛教,诸如老君庙、龙王庙、娘娘庙和土地爷庙,甚至有虫王庙、大王庙等,被有些学者称之为“仙话系统”。

庙会作为民俗的载体,承袭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化,凝聚一定地区的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知道了这些庙会的特点,或许你逛庙会就会逛出不同的心境来。

本文标签: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