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最新文章
  • 老北京的春节庙会

    春节,俗称过年。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五显财神庙”的正式活动从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财神庙进香者,除巨富显贵外,绝大多数是骑自行车。他们多身着各种绸缎的棉袍,外罩马褂或坎

  • 重庆磁器口庙会

    沿着磁器口老街向北行,就是磁器口码头.码头旁边的一个沙洲上,就是庙会所在地了.庙会的门票是三元,(比北京的庙会要便宜一半哈)进得庙会,只行几十米的沙地,脚下就全是鹅卵石,小小和我的两个小表妹都穿着平底鞋,我就完了,蹬着一双高跟鞋在鹅卵石上一踩一踮的行走着,样子狼狈不堪.更恼火的是我的脚一会就痛得不行,顾不上看路边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只把

  • 浙江省内的庙会

    永康方岩庙会起源于祭祀胡公活动,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与一般庙会不同,方岩庙会一是规模大,范围广,涉及大半个浙江省;二是时间长,从农历八月初一至九月中旬,持续一个半月左右;三是几乎不包含任何经济行为,纯粹是民间文艺体育大汇聚,民俗风情大展示。庙会期间,永康及周边县市的民众以村为单位组成“罗汉班”,按排定的日程到方岩来表演。有的打拳舞棍;有的吹拉弹唱

  • 传统民俗庙会:药王庙庙会

    明清两代,北京药王庙最著名的有四座。最大的系南药王庙。在崇文门外东晓市大街路北。建于明末,相传为武靖侯李诚铭出资所建。清康熙年间重修,殿宇宏伟。奉祀伏羲、神农、黄帝、孙思邈、韦慈藏。还有“三皇治世”以来的诸名医:三皇时的岐伯、雷公,秦朝的扁鹊,汉朝的淳于意、张仲景,魏之华陀,晋之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唐朝的李景和。塑像道装,儒服者不一。院内有碑,

  • 关于鄞江庙会的历史与发展

    鄞江“十月十”“三月三”“六月六”庙会,距今已有1171年的历史了,现已演变成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每年每会有来自龙观、章水、奉化、慈溪、义乌、诸暨等四面八方赴会的摊主、顾客达10万人之多,蔚为壮观。据统计,“十月十”“三月三”庙会时间长(历时五天),约有1500多个摊位进驻,成交额近500万元。鄞江庙会又称它山庙会。唐太和年间,王元玮出任贸阝县

  • 墟沟庙会介绍 墟沟庙会的发展

    几百年来,每到农历三月二十,墟沟都要举行庙会。前后三天,人们集聚在墟沟仅有的一条马路上,人山人海,有买卖东西的,有看热闹的,有听说书看演出的,有烧香拜佛的,有测字算卦的……庙会的地点也不断变化。解放前是从现在教堂前面的马路上,到海棠路的红绿灯那儿。墟沟的庙会是哪一座庙宇的会呢?原来,墟沟的庙会是观音堂庙会。据崔应阶的《云台山志》记载:“观音堂:《顾

  • 详解山东庙会

    庙会,又称古会、山会、庙市、香会等,乡间有“赶庙会”、“逛庙会”、“赶山”、“赶会”的习俗。庙会原为祭祀寺庙神佛而举行的集会,地址一般设在寺庙所在地或附近地方,会间往往还要唱大戏,后来渐渐有商贩加入,形成了祭神、游乐、贸易“三合一”。《中华全国民俗志》记荣成县的“藤将军会”:“荣成县之东,距城三十里,有成山,山有成山庙,俗称始皇殿。年届阴历六月初五日,

  • 中华五千年的地方庙会:大葛庄庙会

    刘台庄镇大葛庄村离滦河不远,始建于明朝前期,至今仍传承着赶庙会的习俗,但现今的庙会与历史上的庙会从形式到内容上已有很多的不同。今年旧历二月初九(3月8日),又逢该村一年一度的庙会。庙会上,人们赶集购物、走亲访友看秧歌。中午时分,亲朋好友举杯畅饮,共叙友情。在品美酒、吃佳肴、倾心交谈中,人们消除了往日劳作的疲惫,追求新生活的劲头更足了。据乡亲讲,与

  • 对中国庙会的一些看法 庙会的简介

    庙会起源于我国远古时代的宗庙社郊制度。为了求得祖先及神灵的保佑,先民们选择了在宫殿或房舍里供奉与祭祀的方式,来与神灵进行对话。祭祀之日,为渲染气氛,人们还为神灵演出一些精彩的歌舞,庙会便由此形成。庙会与其它民俗一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体现出时代的色彩。在秦以前,庙会的内容是单一而稳定的,其主要活动就是祭祖与祭神。

  • 文昌庙会的介绍 文昌庙会是怎么来的

    春秋祭祀春祭是祭祀文昌帝君的重大祭典,相传每年二月三日,是文昌的生日,是为祀典,是按朝廷颁布的礼神制度举行的,其规格与祭孔子大致一样。秋祭是清朝乾隆年间才兴起的,在每年八月初一举行,仪式大致与春祭相同,增加秋季无非是使文昌祭祀活动更为圆满,内容更为丰富,参与人员更为广泛,祭典的影响更为扩大。春秋祭典是文昌祭祀活动的主要仪式,主祭地点在七曲山大庙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