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树文化:苗家侗寨的精神载体

时间:2021-07-06 08:27:13编辑:佚名

苗族和侗族民众普遍酷爱植树造林。每年农历二三月间,各地寨民踊跃过买树秧节、讨树秧节。中老年人买卖树苗、植树造林;未婚青年男女则互讨树苗作为恋爱信物。苗族和侗族民众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别具一格又丰富多彩的树文化。世世代代居住在黔东南清水江畔的苗族和侗族民众特别珍惜天然森林,在众多的乡规民约中都有保护森林的条款,而且对违规者的处罚相当严苛。物质方面,或罚其补种,或罚其钱财;精神方面,则着重从舆论上予以谴责,使其留下骂名。苗族和侗族民众普遍酷爱植树造林。每年农历二三月间,各地寨民踊跃过买树秧节、讨树秧节。中老年人买卖树苗、植树造林,未婚青年男女则互讨树苗,作为恋爱信物。哪家出生了婴儿,不论是男是女,全寨都要为其种100棵小杉树,18年后孩子长大,即用这些树为孩子办婚事,称为“种十八杉”。侗族民众修建鼓楼、花桥等民俗建筑物,深受杉树文化的影响。鼓楼整体造型酷似一棵大杉树,侗族民众称之为遮荫树。在没有鼓楼的年代,人们许多活动是在古杉之下进行的。后来为了满足众多社会和文化活动的需要,人们修建固定建筑物,即以杉树为原型。遍及黔东南的300多座花桥也同样用杉木架设而成,形成“鼓楼矗立,花桥横卧”的格局。花桥又称风雨桥,因桥上饰有彩塑彩绘,花花绿绿,所以称为花桥。苗族人口占97%的台江县有一棵倒栽树,被称为“树魂”。相传清雍正年间“赶苗”,苗族民众被赶到松丢山,走投无路,危在旦夕。情急之下,寨老折下一枝杉条顺势倒插于地,大喊:“我们的种族如果能生存下来,这根杉条就活,如果我们的种族灭亡了,这根杉条也会死掉!”这根杉条不仅活了,而且枝繁叶茂。苗族民众则对枫树格外崇拜,称枫树为“豆民”,即祖母树。苗年最后一天,苗族同胞会带上枫香树枝等祭品外出“祭田”。如今,许多苗族同胞修建新房,仍坚持用舅家所赠的枫木作为顶梁柱。这个风俗习惯生动反映了苗族同胞对树的崇拜。苗岭山区的树文化寄托了苗族和侗族同胞的愿望,丰富了其民族的精神内涵,也美化了苗乡侗寨。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