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拉萨的丧葬习俗

时间:2022-10-23 03:02:03编辑:佚名

病人在弥留之际,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给他(她)喂一粒被称为“津丹”的药丸。“津丹”是用名贵的藏药掺拌活佛的“圣物”,例如衣服、头发、指甲等制成的。为什么要服用“津丹”呢?按藏传佛教的说法,人有内气和外气之分,如外气已断,内气仍在延续,表明必死无疑。只是因对人生还有种种眷恋和纠缠,灵魂迟迟不肯离去,这对死者极为不利,“津丹”药丸经过活佛加持,具有极大的神力,能使濒死者内气断绝、情绪安详平静,无牵无挂地离开今生此世。 请咒师作法使灵魂出窍

病人断气后,立刻请咒师或修过密宗的喇嘛,举行“抛哇”仪式。即在天灵盖上开一个小孔,让灵魂尽快离开死者的躯体,有些咒师自称法术高强,从住地作法,可以击倒垒在死者卧榻边的砖头,并达到灵魂出窍的效果。拉萨东北的直贡提寺活佛,以,“抛哇”法术闻名整个藏区。每年六月羊尔岗寺的“噶珠节”活佛专门举行“抛哇青波”典礼。据说当他击掌并呼唤三声“呸”之后,成千上万前来膜拜的信徒,头盖骨上都将同时出现一个小孔他们死后,不必再请咒师和喇嘛超度,灵魂便可以通过头上的小孔升入天堂,或轮回进入善趣,即转生为人、神奇阿修罗,如果不经过“抛哇”仪式,灵魂从屁眼脱离躯体,只能在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中轮回,那是非常可怕的。

倒扣死者的木碗,说明他在人间的饮食已经停了。用陶罐装进柏树、冬青树叶,加进糌粑、蜂蜜煨烧,表示给死者开饭。陶罐要挂在门口,表示家有丧事。街坊亲友看到,不再唱歌、跳舞、哄笑,过路者也得放轻脚步。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将死者衣服脱光,表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头挨膝盖,作婴儿状,用白氆氇包裹,表明他(她)怎样来到人世。还是怎样离开。不能用带皮毛的东西包裹,一根毛重似一座山.压在死者身上,他(她)便无法投胎转世。遗体搁置在卧室的一角.下垫几块砖,遗体前摆一盏酥油灯,长明不灭,象征死者灵魂还在,还与亲友在一起。亲友邻里来悼念,在遗体前献上一条哈达,碗里倒一点酥油茶、青稞酒,让他(她)先享用,然后倒给守丧诸人。另外,亲友要销毁死者所有的照片、遗物,再不能提他(她)的名字,只能叫“死者”或“去了的人”,以免他(她)惦念牵挂人间,不肯进入轮回。派人到死者诚信的寺院,供酥油灯,给僧人施钱、施茶。请僧人念经,超度死者的灵魂。

后藏习俗的习俗是把尸体捆成婴儿状,头戴五佛冠。在哈达搭起的围子里,请一拨咒师在家诵经,另一拨咒师到天葬场煨桑、念经。内容是请天葬场的神鬼“多珠塔巴”们,不要恐吓、危害死者的遗体,让他(她)平平安安地进入另一个世界。

现在,拉萨人多将遗体仰卧,平躺在木板或担架上,即利于亲友凭吊,又利于天葬师处理,也算是一种丧葬习俗改革吧。 天葬在黎明之际举行

死后第三天,依咒师或者喇嘛算定的吉日,将遗体送到天葬场天葬。星期日是黑道,断然不能举行葬礼,否则灵魂无法转世。天葬一般在黎明时分举行,因此天不亮就得离开拉萨城,由四人或两入抬着,僧人引路,绕拉萨八廓街一圈,在大昭寺门前祈祷,然后送到天葬场。父母妻子儿女等直系亲属,不能同往。垫遗体的砖头,连同扫把和装砖头的筐,由相同属相的亲友携带,扔在十字街头或路上。

与此同时,家人请画师画一幅佛像,或者请塑像师塑一尊叫做“冲汰”的菩萨像,以使他在这段时间不致孤单和迷失方向。神佛供在家中某处,“冲达”前摆酥油灯,还有其他祭品。

拉萨的丧事活动也以七天为期,七七四十九天结束。相传这是唐代金城公主立下的规矩。第一个七天,亲友来向‘‘冲达”献哈达、茶酒,取下供死者饮食的陶罐,到拉萨河边,一边撒糌粑,一边撒陶罐里的灰,撒完,将陶罐扔掉。河边插一经幡,上写有死者属相,藏语叫“龙达”,意为风马。风吹过,经幡像马一样奔跑,为死者祝福。这种仪式称“索高”,表示家里没有死者的饮食,他(她)只能在野外就餐,使之产生紧迫感,加速转世轮回。 一周年时亲友欢庆他(她)的新生

到第四十九天,家人去大昭寺,给门口的乞丐施舍,散一点钱,让他们一起祈祷:“神佛呵,请保佑死者快快投胎为人身吧!投胎为一个男子汉吧!投胎为好人之子吧!投胎为虔诚的教徒吧!”在此之前,家人不唱歌、不舞蹈、不洗头、不饮洒,不游戏,一是表达哀思,二是使死者有个安宁的环境,投胎转世。

过世一周年,家人要举行盛大的“暖珠”活动。激请所有的邻里亲友,一起从早到晚饮酒狂欢,歌舞不断,欢庆死者已经投胎转世,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本文标签: [db:tag]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