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李可染画院举办首次学术大展

时间:2021-09-15 22:02:13编辑:佚名

2012年12月16日下午四时,由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和李可染画院共同主办的首届北京·城南写生邀请展在大兴区北京澄怀美术馆开幕。来自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10位教授和108名学生们以大兴为创作母体创作了大量作品。

今年是李可染先生诞辰105周年,也是李可染画院成立之年,由李可染画院组织,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和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们带队的青年艺术家们,于今年11月份来到大兴区,开始了他们的写生活动。

本次展览是李可染画院成立后首次举办的大型学术活动,包括现场写生、展览、论坛等一系列环节。本次展览的特别之处在于,除了通常设置的金、银、铜奖之外,李可染画院院长邹佩珠先生特意设立了院长提名奖(起步奖),旨在提携后学,继承和发展李可染先生开创的对景写生艺术体系。该展共展出130余幅作品,题材涵盖人物、山水、花鸟。

在展览开幕之前,展览主办方特意举办了“艺术院校中国画写生教学论坛”。论坛由李可染画院执行院长李庚先生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姚鸣京、郑炜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刘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黄华三教授等专家学者,以中国画写生教学为主题,围绕剧烈变革社会状态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中国画领域对待写生的态度、中国画写生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们在中国画写生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

李可染画院院长邹佩珠先生以欣慰二字表达了对这些青年艺术家写生作品的认可,在后期的展览筹备会上,她建议除了金奖、银奖、铜奖之外,特意增设院长提名奖(起步奖)。他认为李可染决心变革中国是在1948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大兴区的土改运动,体会到了大兴人民在经历了水深火热的旧社会生活之后迎来新中国的欣喜变化。这段深入群众的经历为李可染先生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他首先画了大量速写,然后做了数幅创作,代表作品有《新分黄牛牵到家》、《白发女》,并由此开始了变革中国画的第一次实践。关于李可染的中国画改革,有些学者认为是从1954年江南写生开始的,其实他的艺术改革是从北京开始的,而大兴就是起点。北京大红门、中山公园、北海公园、颐和园等景点,都是他多次写生创作过的地方。今年8月份李可染画院刚刚成立,而写生活动也是李可染先生生前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的,为了鼓励青年画家们,设立院长提名奖(起步奖)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注重艺术学养、挖掘国画新人的原则下,王鲁湘、姚鸣京、王海昆、黄华三、高毅、刘临、郑炜、张文华、翟旭东、韩洪彪、田忠利等诸位评委,经过严格公正的初评、复评、终评,最终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10名,入选作品88件。

李可染画院执行院长李庚向记者介绍,李可染画院是将画院、研究所合而为一的新型画院,也可以说是培养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研究所形式的小型画院。我们将建立十个研究室,包括五个高科技实验型的研究室(考古绘画材料、新材料表现、历史遗产、美术史研究、视觉艺术)和十个教授级艺术家工作室。李可染画院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写生北京的计划,这一次城南写生活动,青年艺术家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通过观摩李可染先生的写生作品、聆听教授们的写生授课,在与大自然、写生经典的对话中,把大兴区的自然和人文之美展现给了广大观众。

大兴,历史悠久,自先秦置县,元明清三代为“天下首邑”。大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即与艺术家们结缘。建国之初,中央美院的师生们参加了大兴区的土改运动,他们是第一批结合现实题材进行创作的传统中国画画家,李可染先生是其中之一。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画发展面临前所未有危机的背景下,李可染先生身体力行,以写生为突破口,把写生作为创新的试验田,带着问题去写生。他通过写生打进生活,以中国人特有的哲学观来关照自然,通过写生解决造型、笔墨等问题,在创作时又能从具体景物的局限中跳出来,发掘出了新时代的中国画绘画语言,确立了山水画的时代风格面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