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手为强”出自《隋书.元胄传》,意思是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故事内容:元胄本来是北周宰相杨坚手下的一员将军。北周宗室赵王发现杨坚有篡位的异心,一直想除掉他。有一次,赵王摆下了“鸿门宴”请杨坚喝酒,希望能找到机会除掉他。无奈元胄寸步不离守卫杨坚。赵王叱呵他,让他退下,他也不走。后来,赵王说:“我嗓子干得很,你到厨房给我倒点水来。”元胄知道赵王想要支开他,就是不去。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意思是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如果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颠张醉素指的是张旭和怀素。两位都是唐朝书法家。张旭草书笔画精绝,神逸天纵,萦绕连绵。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其草书笔画精绝,神逸天纵,萦绕连绵,故人们称他为“颠张”。怀素性情爽朗,嗜酒如命,他“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故人称“醉素”。
朱棣皇后徐妙云有7个子女,分别是长子:明仁宗朱高炽、次子:汉王朱高煦、三子:赵简王朱高燧、长女:永安公主朱玉英、次女:永平公主朱月贵、三女:安成公主、四女:咸宁公主朱智明。朱棣和徐妙云是朱元璋指婚,却并非“先婚后爱”,而是在婚前已经相识。在正式成婚前,朱棣与徐氏早已相伴三载,是一对名副其实的少年伉俪。婚后感情深厚,明成祖朱棣的九名子女中,前七人皆为徐皇后所出。朱棣登基后,与徐氏的感情历久弥坚,二人时常同起居,讨论政事。在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对徐皇后追思甚笃,遂决定不复立皇后,也使得永乐一朝后位空缺长达十七年
是说的同一个人。不过刘墉并没有罗锅,因为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另外一个说法是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另外刘墉也不是宰相。刘墉当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官至一品,但没有当过宰相,而且明清时期也没有宰相这个职位。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琴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相传琴曲歌辞《胡茄十八拍》是她的杰作。初嫁于卫仲道,婚后不久,夫亡无子,回娘家居住。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王世充是隋朝人,是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王世充是西域的胡人,充自幼喜好经史和兵法,受到隋炀帝信任,参与平定了一些农民起义,声望越来越高,后被封为封郑王。炀帝被杀后不久,便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开明三年(621年,唐武德四年),唐朝秦王李世民攻破洛阳,郑亡,王世充免死被流放到巴蜀,途中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李世民是李广的后人。《新唐书》宗室世系中对李渊、李世民一家的历史渊源说的十分清楚,李世民是李广的后人。李世民和李广都出自陇西李氏。李世民是李广的二十四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也作李皓)的七世孙。陇西李氏名人还有李冲(北魏政治家)、李靖(隋末唐初将领)、李延寿(唐朝史学家)、李商隐(唐朝著名诗人)等等。南宋郑樵编著的《李氏源流》中说"言李者称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