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这个人比吴三桂更加可恨,他的阴险建议使汉人痛了300多年

时间:2021-08-03 13:28:36编辑:佚名

清军入关以后,如果说赤裸裸的屠杀和明晃晃的钢刀只能让汉人在形式上屈服的话,那么文化上的征服,则成为汉人长久的痛。清朝入关以后的剃发易服政策则使汉人丧失了属于自己的衣冠(现在正在复兴),在精神进行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向清廷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就是孙之獬,这个人对中国的损害远超吴三桂。

这个人比吴三桂更加可恨,他的阴险建议使汉人痛了300多年

一、此人行为之无耻,后人难以匹敌

孙之獬此人早在明朝天启时期就投靠了大太监魏忠贤,成为阉党的一员。崇祯皇帝即位以后,对魏忠贤进行了清算,孙之獬也被罢官还乡。清朝入关以后,启用他为礼部侍郎。刚刚入关以后,多尔衮就迫不及待的命令北方地区人民剃发留辫,当时遭到了河北地区人民的强烈反抗,有一些在北京已经投降的明朝大臣,为了保住自己的头发,选择了弃官举家南逃。多尔衮看到清朝的底子还很薄弱,最后收回了这到命令。

但是孙之獬确实一个另类,此人早在进京上任的路上就已经剃发留辫,为沿途百姓所痛恨。见到锅多尔衮的第一面,就厚颜无耻的表示“臣之妻已经放足,臣全家剃发相仿满洲”。此时的清朝刚刚入关,上朝之时满族官员和明朝投降官员各站一班。而这个孙之獬却穿着满清官服进入大殿,他他首先选择进入满族大臣的队列,但是满洲那些人自谓高人一等,你孙之獬算老几?于是立刻将他赶了出去。孙之獬只得走回汉班,这些明朝的官员虽然已经投降,但也是要脸面的人,他们还没有见过这么不厚颜无耻的人,他们紧挨着毫不松动,不让这个家伙入班。此时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但是这时摄政王多尔衮来了,孙之獬立刻启奏“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之从陛下也”。多尔衮听到以后,也是就坡下驴表示同意,并下令全国剃头留辫、更改服饰。

这个人比吴三桂更加可恨,他的阴险建议使汉人痛了300多年

二、汉人为保住自己的头发和衣冠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从炎黄二帝开始,中国人一直没有剃发,在人们的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毁则不孝”。在此之前的生活中,人们会把脱落的头发和修剪的指甲用白布包起来,等自己下葬时一起带进地下。4000多年的传统岂是说改就改的,孔子的后代首先起来反对,他们请出了孔圣人这座大神,并且表示在金、元统治时期,也均为剃发的先例。但是得到的回答是“剃发严旨,违者杀无赦”,同时下达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

剃发令一下,原来准备投降或者已经投降的州县纷纷揭竿而起,由此引发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几乎遍布全国。江阴保卫战就是在清廷宣布剃发以后发生的,该城的众人聚集在孔庙之前,一致决定“头可断,发决不可剃”。这座县城整整坚守了2个多月,前来进攻的清军也越来越多,由起初的500清军增加到了6万多人。城破以后,与清军展开巷战,竟无一人投降,最后全城仅剩下53人。当时的士人称颂此事写写了一副对联: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这个人比吴三桂更加可恨,他的阴险建议使汉人痛了300多年

三、迟到的公道也是公道,孙之獬最后的下场

孙之獬在提出剃发的建议以后,被清朝派往江西镇压当地的起义运动。不过这个人没有什么能力,被打得一败再败,最后被清廷罢官,只得回乡居住。就在第二年,这个败类的报应来了,山东爆发反清起义,成功抓住了这个罪魁祸首。起义军用锥子刺满其全身,孙之獬自知众怒难犯,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便破口大骂。起义军首领谢迁用钢针封住其口,咬牙切齿的说道“为江南百万生灵诛杀此贼”。最后,孙之獬被凌迟处死。这是此人应有的报应,迟到的公道也是公道。

这个人比吴三桂更加可恨,他的阴险建议使汉人痛了300多年

汉人虽然在外表上失去了自己的头发和衣冠,但是心中却无法割舍。清乾隆时期,朝鲜派遣使臣入贡,朝鲜使臣归途之中,山海关外的一位知县负责接待。在酒足饭饱之后,知县提出了借穿朝鲜官服的要求(明朝官服与朝鲜官服很相似),朝鲜使臣欣然答应,并表示绝不会泄漏。知县穿上朝鲜官服,并喊来其妻,二人抱头痛哭,朝鲜使臣也是黯然泪下。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一位江西的士子将自己家族秘密珍藏传承的汉人服饰穿在身上,前往祠堂祭奠列祖列宗,痛哭流涕的说道“华夏光复”。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