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10年前的放权,最终导致了叛乱的发生,大唐盛世烟消云散

时间:2021-11-29 01:55:01编辑:佚名

公元755年,同时兼任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了叛乱。由于这场十分突然,唐朝中央政权毫无准备。最终唐军一败再败,先丢洛阳,后丢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带着自己的爱妃杨玉环逃往四川,开元盛世宣告终结。其实在场叛乱从10年前设立节度使时就已经种下了,由于唐玄宗的昏庸加速了叛乱的发生。这场叛乱击垮了无比辉煌的唐帝国,唐朝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元气。

10年前的放权,最终导致了叛乱的发生,大唐盛世烟消云散

一、究竟该不该设置节度使,这是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

经过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等人的努力,唐朝的国事蒸蒸日上。唐朝的国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重新控制了西域地区。当地人已经几百年没有见过中原使臣,一位国王看到唐朝使臣之后,流着泪说:“不想今日复图汉官威仪。”但是随着疆域的扩大,唐帝国的敌人也越来越多,而且都不是什么软柿子。回纥、吐蕃、南诏、契丹等等,还有那个正在快速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在唐朝建立的初期,府兵制度还算实用,但是随着唐朝疆域的扩大,那种中级规模的战争也来越多。每场战争都依靠中央派兵是不现实的,在那段时间内,出现了很多唐军反应不及时的情况。在李隆基时期,这个问题达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10年前的放权,最终导致了叛乱的发生,大唐盛世烟消云散

在李隆基在位的中期,唐朝开始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首先是不可一世的阿拉伯帝国开始与唐朝接壤,两国爆发了至关重要的战争。吐蕃国也开始挑战唐朝的地位,唐军不得不被迫应战。最后是南诏国,唐朝几次派遣大军进攻不肯屈服的南诏。南诏为了自己的安全,与吐蕃达成了联盟。北方的回纥、渤海等虽然和唐朝比较友好,但是不能保证会不会在唐朝的背后插一刀。尚未崛起的契丹等部落更是长期袭扰唐朝边境,搞得唐朝十分头疼。最终唐玄宗先后设立了九大节度使和一位节略使,这被称为天宝十节度。从当时的国家形势来看,设立节度使时十分正确的选择。这意味着中央开始放权,各镇将领可以自己调动部队迎战。为了达到后勤的需要,地方财政也由节度使控制。

10年前的放权,最终导致了叛乱的发生,大唐盛世烟消云散

二、制度没有问题,但是坐在上班的人出了问题

设立节度使以后,各镇节度使可以自己指挥作战,只需要战争结束以后向中央报告就可以了。这个制度在当时看来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管理这一制度的人出了问题。由于对手可能十分强大,依靠一个节度使手里的军队无法正面对抗,这就需要两到三位节度使联合作战。但是这样就有出现了指挥不一致的问题,最终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出现了一人兼任节度使的情况。例如安禄山一人就兼任了三镇节度使,自己控制了军队达到了唐军总兵力的30%以上。由于唐玄宗过分的相信安禄山,以至于北方军政事务,唐朝中央几乎不过问。安禄山在北方的统治几乎成了半独立王国,几位大臣劝李隆基应该小心安禄山,但是已经老迈的李隆基根本就听不进去。

10年前的放权,最终导致了叛乱的发生,大唐盛世烟消云散

除了用人的问题之外,唐朝自己内部出了大问题也就怪不得其他人。当时唐朝军队的总兵力只有50多万,其中40多万都在各镇节度使的手里。唐朝中央政府的直属军队不超过10万,这些军队如果是那种虎狼之师,那还足矣震慑安禄山。问题是这些军队是那种从来没有见过血的花架子兵,这些士兵都是富家子弟,他们从军是为了熬出身。这些军队铠甲鲜明、旌旗猎猎,看着十分威武,但是一到战场上立刻撒腿就跑。在东都洛阳保卫战中,唐军名将封常清指挥的就是这样的架子兵,封常清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洛阳失守,封常清和另一位名将高仙芝被李隆基下令杀害。随后潼关宣告失守,李隆基带着杨玉环逃往四川,在马嵬坡发动了兵变。

10年前的放权,最终导致了叛乱的发生,大唐盛世烟消云散

三、唐朝为了平定这场叛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安禄山率领北方的军队反叛以后,唐朝完全可以调动其他地区的军队平叛。除了北方军团之外,唐朝的西方军团战斗力也很强,但是西方军团与吐蕃的交战中消耗太大。唐军在镇压叛乱中的表现十分吃力,虽然唐朝也不缺乏向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名将。在经过8年的反复鏖战之后,唐朝最终平定了叛乱。但是为此唐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洛阳、长安两座城市的人口均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中原和关中地区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唐朝开始不得不依赖江南地区的财政生活。而此时吐蕃对唐朝发动了新一轮的挑战,唐朝的安西四镇先后失守,唐朝的国境线从现在的阿富汗退到了甘肃境内。唐朝虽然并定了叛乱,但是却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在100多年的时间内,国力始终未能完全恢复。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