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四次科举落榜,洪秀全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时间:2023-12-04 22:25:03编辑:佚名

那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存在感很强的洪秀全,那个建立了“人间天堂”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那个以“杀尽清妖”为职志的洪秀全,曾经在“清妖”的科举体制里苦苦谋出路。

洪秀全1814年1月(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出生于广东花县,原名洪火秀。家有兄弟姐妹四人,他是这个家庭唯一入私塾读书的人。

洪秀全7岁开蒙,整个家族对他的科举之路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获取功名,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这是那个时代每一个家庭对儿子的朴素而隆重的期待。

1827年,年方14岁的洪秀全参加科举考试,初试(花县县试)顺利通过,但在复试(广州府试)中名落孙山。没关系,他还年轻。

四次科举落榜,洪秀全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洪秀全画像。他心中有一个“科举梦”。

此后经过9年苦读,1836年,洪秀全再次应试,很可惜,又一次铩羽而归。这次在广州参加府试时,他得到了梁发撰写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通俗读物《劝世良言》,这是他初次接触基督教。

1837年,洪秀全重整旗鼓,第三次走向考场。县试榜上有名,府试折戟沉沙。

洪秀全终于承受不住这种打击,当年春天回到家大病一场,病得死去活来。其后,他声称自己在病中做了一个梦,他登上天堂,见到了他的亲爹上帝和大哥耶稣,并受命在凡间斩除妖魔、劝善教德。

几个月之后,洪秀全恢复健康,重新过上他平静的生活:设馆授徒,苦读儒家经典准备科举考试。

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走进考场,其结果一如前次,县试列榜,府试落榜。

二十多年寒窗苦读,洪秀全连科举体制中最低级的功名“秀才”都未能夺得,他以科举为进身之阶的梦想被击得粉碎。屡试不第给洪秀全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但他对科举制度的向往深埋心底,不曾稍减。

1844年,洪秀全根据对基督教的一知半解,再加上自己的附会臆想,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借此聚众造反。

四次科举落榜,洪秀全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港版电视剧中的洪秀全剧照。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38岁生日之时,拜上帝教会众拿起武器,向清王朝宣战,建号天平天国。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

在永安城内,太平军饱受清军围追堵截之苦,亦受内部军心不稳之扰,同时面临自身制度建设阙如之境。值此戎马倥偬之际,洪秀全内心的科举情节死灰复燃。已称“天王”的他今非昔比,现在可以自己举办一次考试来考察别人了。

洪秀全迫不及待地以科举考试来庆祝自己的生日。他下旨,在自己39岁生日那天举行选拔人才的考试,太平军中读过书的人皆可报考。南王冯云山带头报名。

1852年1月30日(农历十二月初十),洪秀全任主考的考试举行,试题为“天王万寿诗联”。几日后发榜,四十多人中式,冯云山排名第一。冯也是清朝科举制度的失败者,如今一雪前耻。

落榜曾给洪秀全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和自卑情绪,而他急切地主办一场科举考试,即有治疗精神创伤的意思。

鉴于洪秀全对科举如此萦怀,设想他当初在科场上平步青云,哪怕只是获得了“秀才”的头衔,他或许不至于举兵造反。但是,他科举失意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们从他流传至今的诗文中不难看出,他的文辞实在拙劣,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不妨抄录一首他的《金鸟诗》,大家感受下:

“鸟向晓兮必如我,太平天子事事可;照金鸟灾尽消,龙虎将军都辅佐。”

四次科举落榜,洪秀全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洪秀全手迹。上面写了一首批驳英国传教士艾约瑟的诗:“上帝最恼是偶像,爷像不准世人望。基督暨朕爷亲生,因在父怀故见上。爷依本像造坦盘,你们认实亦可谅。前朕亲见爷圣颜,父子兄弟无惚恍。爷哥常朕坐天朝,信实可享福万样。”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建立了制度化的科举考试。洪氏风格的科举制度,参考了清朝的科举,但看上去又比较任性随意。

首先,科举考试在天王、东王、北王、翼王生日当天举行,也就是一年考四次,分别称天试、东试、北试、翼试。“天京事变”后,东王、北王被杀,翼王出走,就只剩下了天试。

第二,考试题目不是来自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出自洪秀全钦定的宗教书籍,如《新约》、《旧约》、《天王诏书》、《天条书》、《天命诏旨书》、《天父上帝言题皇诏》等。太平天国第一次正式的科举考试是1853年夏的东试,试题为:论题《真道岂与世道同?》,文题《皇帝是万国大父母,人人是其所生,人人是其所养》,诗题《四海之内皆东王》。

第三,录取条件极为宽松,只要符合三个条件就能高中:不反对太平天国,不错写避讳字,写完试卷。其录取率常常达到80%。

第四,报名靠强制。以拜上帝教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引起读儒家经典成长的士大夫的强烈敌视,他们往往拒绝应试。1853年举行的东试,报名者仅仅50人,不得不派兵拿刀架在儒生的脖子上威逼其参加考试,最后被押进场的考生约300人。

第五,太平天国科举制度选拔出的人才,往往不会得到重用,主要从事佐理文案、草拟文书、掌教考选等辅助性的职务,鲜有人担任一方大员或执掌兵权。

太平天国一群原本没有多少文化的人设立的科举制度,漏洞百出,潦草混乱,没有选拔出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与其说它的目的在选拔人才,不如说是它为抚平洪秀全等起事首领在清朝科场上留下的伤痛。又因为这一制度的考试内容太过于反传统,遭到多数读书人的抵制,不仅未能改善天国的治理,反而加速了天国的灭亡。

参考资料:潘旭澜《科举怪胎》、华强《太平天国科举制度是太平天国覆灭的原因之一》、谭文凤《关于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的若干 问题》

“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更多精彩内容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小历史”(microhistory)。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