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诸葛亮的这些妙计都是真的么

时间:2021-03-16 01:40:01编辑:未知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简直就是个妙计王,草船借箭加上空城计就足以让诸葛亮闻名于世了,不过诸葛亮的这些妙计都是真的么?有些是真的,但也不是他想出来的。罗贯中写的三国是走的小说夸张路线,而蜀国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当做主角来写,所以很多事例都有神话的迹象,如果想了解当时的真实人物还是需要大家看看正史了。

诸葛亮的这些妙计都是真的么?其实都不是他亲自所为

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被塑造成一个全知全能、神机妙算的奇才,但其实真相并非如此,至少他最引以为傲的三条妙计,便全都是“剽窃”而来。那么,这三条妙计都是什么?它们真正的“专利拥有者”又是谁?

1.火烧博望坡

在《演义》第三十九回中,罗贯中为神化诸葛亮,让他在出山后不久便立下奇功,此即火烧博望坡。彼时,曹操派大将夏侯敦领兵15万进犯新野,诸葛亮对关羽、张飞面授机宜,设计在博望坡布置伏兵,然后用火攻大败敌军。此役过后,先前因诸葛亮受宠而满怀嫉妒之心的关羽、张飞,从此开始对他另眼相看,到最终竟达到膜拜的程度。

诸葛亮的这些妙计都是真的么?其实都不是他亲自所为

“火烧博望坡”其实是刘备的功劳

历史上的确有“火烧博望坡”事件,不过设下此计并获胜的主角是刘备,而且刘备防火烧的是自己的营寨,然后才在博望坡设下伏兵击败夏侯惇(“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见《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更何况,诸葛亮出山是在这场战事后的第五年,根本没有资格跟刘备抢功劳。

2.草船借箭

诸葛亮的这些妙计都是真的么?其实都不是他亲自所为

在“空城计”之前,诸葛亮最出彩的事件无疑是“草船借箭”。在《演义》第四十六回当中,周瑜为刁难诸葛亮,让他在三天时间里必须造出十万之箭,如果失期当以军法从事。结果在第三天头,诸葛亮率领数十支草船在江中游荡,跟鲁肃饮酒吟唱之间,便“借”得曹军十万之箭,让周瑜既佩服,又嫉妒。“草船借箭”作为经典篇章,尽显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本领,甚至还被写进语文教科书。

“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的功劳

历史上的确有“借箭”事件,不过主角是孙权,但时间却晚在赤壁之战后,而且也并非他的初衷。彼时,孙权率军与曹操鏖战于濡须口,为刺探军情,曾亲率数只小船,对曹操的营寨进行抵近观察,结果被敌军乱箭射回。孙权的船队一面受箭,为防止倾覆,便下令调转船身,让另一面也受箭,由此得以平安回航。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见《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注引《魏略》。

3.空城计

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事件,无疑还是“空城计”,千百年来传唱不息,直到今天仍被世人津津乐道。“空城计”出现在《演义》第九十五回中,当时司马懿率大军十五万进犯防守空虚的西城,面对大军压境的局面,诸葛亮指挥若定,不仅大开城门“欢迎”敌军,而且还在城楼上鼓琴奏曲。司马懿见状狐疑,担心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传令退兵,使诸葛亮由此躲过一劫。

诸葛亮的这些妙计都是真的么?其实都不是他亲自所为

诸葛亮在历史上并没有用过“空城计”

历史上并无诸葛亮巧施“空城计”的事实,而且按照正史记载,此时的司马懿尚在宛城,从时间来看,不可能出现在西城。更何况,以诸葛亮一贯谨慎的本性,他也必定不会冒如此大的风险,把自己和军队推上绝境。

不过历史上的确有不少人使用过“空城计”,而跟诸葛亮版“空城计”最相似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名将周本在信州施用的“空城计”。换句话说,罗贯中在写“空城计”时,将周本的事迹搬到诸葛亮头上。

周本的事迹大致如下。公元918年,吴越国军队二万余人进攻南吴的信州城,此时的信州城守军人数“不满数百”,被敌军围了个水泄不通。此时的信州刺史周本下令大开城门“迎接”敌军,并在城楼上与僚属饮酒作乐,敌军主将见状狐疑,因为担心城中有埋伏,整整一天的时间都徘徊不敢入城。最终,敌军在半夜时分撤围而走,信州城转危为安。

诸葛亮的这些妙计都是真的么?其实都不是他亲自所为

“空城计”其实是南吴名将周本的功劳

“吴越王镠以统军使传球为西南面行营应援使,将兵二万攻信州...信州兵才数百,逆战,不利;吴越兵围其城。刺史周本,启关张虚幕于门内,召僚佐登城楼作乐宴饮,飞矢雨集,安坐不动;吴越疑有伏兵,中夜,解围去。”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