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论语解读:无德而称

时间:2019-08-04 09:00:01编辑:梓岚

孔子说:“泰伯的品德高尚极了 !三次让出王位,百姓无法用语言来称赞他。”

名言故事

泰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亦即周文王的大伯父。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共生有泰伯、仲雍、季历三个儿子。季历的儿子名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据说,当姬昌出世的时候,有祥瑞出现,身为祖父的古公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言下对这个甫出生的孙儿充满了殷切的期望。

身为长子的泰伯听到这话后,立刻明白父亲的意思是希望能把家业传给季历,以便将来顺理成章地传给姬昌。于是他就自动引退,跟二弟仲雍跑到很远的荆蛮地方,并且纹身断发,表示让位于季历的决心。

跑到荆蛮之地后的泰伯,自号为“句吴”,他的仁义感动了许多人,于是有一千多户自动地跟随他,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称赞他。他在吴地建都城,逐渐发展成为吴国。

名言史例

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以廉洁著称的官员不算少,但其中著名的当推曾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

于成龙字北溟,别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他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其先祖和父亲都在明朝做过官。受家庭熏陶的于成龙性格端方,不苟言笑,又才智过人,勤俭耐劳。

于成龙是康熙年间重要的大臣。他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参加过会试并中副榜贡生,但因为父亲年迈需要照顾而没有出去做官。直到四十五岁才以明经谒选吏部,被授以广西柳州罗城县知县。此后,他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很得皇帝的赏识和器重,后来升任直隶巡抚。

他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百姓无法用合适的语句来称赞他的品德,后来康熙皇帝御赐“天卞廉吏第一”称号。但这样一位无得而称的官员,又岂是一个廉字所能概括?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