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贞观之治是什么意思贞观之治该怎么评价

时间:2020-05-10 14:02:48编辑:梓岚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年号,意思是要澄清天下,恢宏正道。唐太宗登基之后,以隋朝灭亡的教训作为镜子,重视民生,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安定社会,振兴文教,实现了天下大治,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史书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居安思危,用人坚持“选贤任能”的原则,不拘一格,因材致用。他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姓名写在宫内屏风上,随时记载他们的功劳、过失,以便奖励或惩罚。他虚心纳谏,鼓励大臣们多提治理国家的建议,勇于发表不同意见,甚至可以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因而出现了一大批敢于直言,勇于批评皇上过失的官员,例如魏徵、房玄龄、杜如晦、马周,等等。

唐太宗戒奢从简,厉行俭约,带头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禁止兴建新的宫殿,禁止厚葬,禁止奢侈;同时精简机构,把中央官员从两千余人减少到六百余人,并省了许多州县,节约了朝廷开支;重视吏治,执法务求宽简,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唐太宗继续推行均田制,规定十八岁以上的男子分给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改革赋税体制,实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大力兴修水利,鼓励开荒,恢复因战乱凋零的生产。鼓励增殖人口,下令: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没有结婚的,官府按礼节安排订婚、迎娶;家穷的由同乡富家与亲戚资助成婚。因此,农田耕种面积扩大,户籍增加,人口增多,人民衣食有余,安居乐业。商业的发展,使新兴的商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例如广州、杭州、扬州、成都、江陵、凉州等。

唐太宗珍惜民众的生命,重视依法办事。规定死刑需要三次(外地五次)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29人。632年,死刑犯增至290人,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来年秋天再回来行刑,290个囚犯全部按时返回,无一逃亡。

为了实现国家安宁,唐太宗采取“以和为贵,以战保和”的政策。先后平定东突厥、吐谷浑,收服吐蕃、高句丽,稳定了边疆。对各个民族实行团结、德化、和亲的开放、包容、和谐政策,允许他们迁入内地,甚至首都长安。唐太宗说:“我以天下为家。四海之内的百姓,都是我可以推心置腹的赤诚之子。”因而被各族民众尊为“天可汗”。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带去了耕作、纺织技术和医学知识,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他实行对外开放,长安成为会聚世界各国各族人民的国际大都市。王维的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写了万邦使节向皇帝朝拜的显赫景象。诗的意思是:重重叠叠的宫门一一打开,万国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奖励学术,兴建“弘文馆”储藏图书典籍,培养、储备天下文才。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书,藏书大大丰富。重建地方州县学校,加强科举考试制度,增加考试的科目,先后五次颁布求贤诏令,选拔和任用治国为民的优秀人才。有一次,唐太宗在午门城楼视察,俯视新科进士们鱼贯进入朝堂。他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意思是说: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中了!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使唐朝出现国泰民安,一派繁华盛世景象,也打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受到后人的崇敬和赞扬。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