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三国两晋时期历史事件介绍

时间:2020-05-11 20:08:48编辑:历史狂流

东汉灭亡后,魏蜀吴各据一方,史称“三国时期”。公元263年,魏国灭掉蜀国。公元265年,司马炎废了魏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316年,匈奴攻入长安,司马邺被废,西晋亡。317年,司马睿被拥戴为皇帝,史称东晋。

南朝指自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皇帝,自立为皇帝,国号为“宋”后,南方相继建立的宋、齐、梁、陈4个朝代。北朝指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先后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和隋朝因此将南北共存时期称为“南北朝”。

1.迁都许城

东汉王朝经历了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和李郭火并之后,各州郡割椐一方,官僚、豪强趁机争城夺地,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朝廷己经名存实亡。

公元195年,把持朝廷大权的李傕和郭汜在长安发生火并,互相攻伐。

外戚董承和其他大臣带着献帝逃出长安,回到洛阳。洛阳宫殿,早己被董卓迁都时放火烧成一片废墟。

汉献帝到了洛阳,只好住在一个官员的破旧房子里。文武官员则搭起简陋的草棚,遮风避雨。而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足够的粮食充饥。

这时,曹操的势力己逐渐壮大。他打败了兖州的黄巾军,不但在兖州建立了根据地,还将黄巾军的降兵收编为“青州军”,扩大了武装力量,又打败了陶谦和吕布两个军事集团,成为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

驻扎在许城(今河南许昌)的曹操得知汉献帝的处境后,就派曹洪带领一支人马到洛阳去迎接汉献帝。

董承等大臣不了解曹操企图,拒绝曹洪接走献帝。曹操亲自到洛阳,向朝臣们说明,许城有粮,但无法运到洛阳,只好请皇上和大臣们暂时迁到那里,免受饥寒。

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迎到了许城,将许城改名许都,作为东汉的临时都城。曹操自封为大将军。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献帝名义发号施令。这就达到了他迎接献帝迁都许城的目的。

许城成了都城,要长期支付大批官员和军队的粮食供应,也是非常困难的。

枣祗向曹操建议实行“屯田”。就是把流亡的农民召集到许都郊外开垦荒地,农具和牲口由官府提供,所产粮食,官府与农民平分。实行屯田的命令一颁布,很快许都附近的荒地就被开垦出来了。一年下来,缺粮问题基本解决。

曹操以皇帝名义号令天下,以屯田解决军粮供应,在许都招贤纳士,举贤任能,奠定了他成就霸业的基础。

2.官渡之战

袁绍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初期实力最强大的集团,随着曹操集团的不断壮大,他感到曹操对他的发展是个威胁。

公元200年,袁绍决心进攻许都。他调集了10万精兵,以颜良为大将,派沮授为监军,从邺城(冀州的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出发,进兵黎阳(今河南浚县)。

颜良渡过黄河,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曹操派一支人马到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佯装渡河,将袁军主力吸引过去,暗派一支轻骑兵突袭白马。袁绍果然中计,包围白马的袁军大将颜良被打个措手不及,全军溃散。颜良也死于乱军之中,白马之围随之解除。

袁绍得知曹操救了白马之围,下令大将文丑率五六千骑兵打先锋,全军渡河追击曹军。曹操见袁军来追,令士兵将军卸盔甲满地乱丢。

文丑赶到南坡,见曹兵的兵器盔甲丢的满地都是,以为曹军已经慌乱逃跑,令兵士下马捡拾丢在地上的武器。早已埋伏好的曹兵一齐冲杀出来,袁军大败,文丑死于非命。

一连打了两场败仗,损失两员大将的袁绍带领10万大军继续进攻,一直追到官渡才扎下营寨。

曹操也在官渡布好阵势,双方在官渡相持。过了一个多月,袁绍的谋士许攸根据曹操缺粮难以持久的情况,建议袁绍派出一支人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许攸在袁绍手下郁郁不得志,就连夜投奔了曹操。他把袁绍一万多车粮食、军械,全部存在乌巢,守将是嗜酒的淳于琼,其防备松懈等情报统统对曹操说了,并献计:带一只轻骑兵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三天之内,袁军不战而败。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