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如果易经可以“开花”,海德格尔会不会不“笑”?

时间:2021-04-10 08:00:01编辑:网络

《易经》若能“拈花”,海德格尔岂不“微笑”?

当20世纪伟大哲人海德格尔将传统美学问题转化成基础本体论问题,语出惊人地道出“美乃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艺术就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的时候,这种被那些执著于启蒙精神的人本主义者所无法理解的神秘论说,却委实暗暗遥相呼应于数千年前伟大的《易经》思想。

《易经》若能“拈花”,海德格尔岂不“微笑”?

在《易经·文言》中有一段关于美的吉光片羽之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句话是对于坤卦“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的进一步阐释。那么,问题是何以“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就会“美在其中”呢?

《易经》若能“拈花”,海德格尔岂不“微笑”?

我们知道,通常释美字,是将其拆成“羊大”,解之以“羊肉肥壮吃起来口感味美”,进而引申为凡好皆謂之美。但这种疏解尚流于皮相。实际上,以我之所悟,“美”中之羊代表地支未土(未的生肖为羊),所谓“羊大”其实是说“未土之大”。未土属于后天八卦的坤宫,紧接午火离宫,虽外表干燥,但阴气深藏而“三伏生寒”。故而所谓美者,实是要扩大此生寒之未气,以便让离火之光明有所附丽,如此才能呈现美。离火光明能显现嘉会万物,海德格尔悟及,暗喻为澄明和“无蔽的真理”。这种澄明和无蔽的真理必须有所附丽才能彰显,如此才有了海德格尔所谓的“林中空地”,以作为光明和黑暗、光明和阴影游戏的地方。而这符契于未土的木库易象。对于离火的附丽特性,《易经》有言:“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牝牛者,取敬顺之道,乃坤土也。所谓畜牝牛吉和羊未之大称为美者,其实表达的意思皆是:后天八卦中由离变坤,离火必须附丽坤土才能发挥(辉、晖)显现,才能化丽为美。

《易经》若能“拈花”,海德格尔岂不“微笑”?

坤土对于美的生发之功体现于六五的黄、裳两种特性。黄者,坤之本色,可与其他色作和,“黄中通理”意味着人体内则脾胃良好(脾胃为土,居脏腑之中部),外则“腠理”(皮肤毛孔)通达,如此面露光彩;而更深层之义则为附丽中黄之离光能透亮显美于外。坤土的黄本色在海德格尔那里被诗意地阐释为大地的本真:美是作为一种摆脱寻常眼光的纯净本真的呈现。

《易经》若能“拈花”,海德格尔岂不“微笑”?

另一方面,裳作为古人衣裙,最主要功能是“正位居体”,遮蔽下体尤其要隐藏生殖器,而这又说明美必须有所遮蔽,尤其要隐藏最神秘之处,如此才能不断资生万物,才有源源不尽“味道”(坤之未土又可释为滋味、韵味)可以涵泳。海德格尔则将此解释为“只有当大地作为本质上不可展开的东西被保持和保护之际……大地才敞开地澄亮了,才作为大地本身而显现出来”,“真理在本质上即是非真理”,“这种以遮蔽方式的否定属于作为澄明的无蔽”。而黄与裳合体而有“元吉,文在中也”之喜。此中之“文”乃各色交错的纹理。黄裳坤体成万事之元,离光附丽,纹理交错而“美在其中”矣。

《易经》若能“拈花”,海德格尔岂不“微笑”?

美既源之于“丽”,又进一步升华为艺术,艺术正是充分体现美的人为操作的技艺与事业,所以“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易经》这句话实际在概括后天八卦中坤宫里的申金之义。申接续未,冲克寅木,寅木为四肢;而申者,神也(《说文解字》:申,神也,七月,阴气成,体自申束,从臼,自持也。),艺术的事业即是通神,也即天人合一。于是,我们看到,天以离光照地而呈现美态,君子在大地栖居,以艺术来进行天人交感而具神性。海德格尔后期提出“天、地、神、人”的“四重整体”不可分的思想正与此不谋而合。他说:“物化之际,物居留统一的四方,即大地与天空,诸神与会死者,让它们居留在它们的从自身而来统一的四方体的纯一性中。”

《易经》若能“拈花”,海德格尔岂不“微笑”?

想当初,灵鹫山法会,佛祖拈花而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假如东方《易经》能若佛祖般拈花,则泰西哲人海德格尔又岂会不破颜微笑呢?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