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说话有“十戒”,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

时间:2023-03-10 09:05:30编辑:网络

戒多言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墨子》中记载,墨子的学子禽问墨子:“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今晨看到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现实生活中,看见自己的另一半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事,立刻开启唠叨模式;看见孩子没有听从自己的安排,立刻开启说教模式,进而引发一系列家庭矛盾。

其实我们的表达更多的是发泄情绪而非解决问题,反而会使矛盾加深。

不要多说话,不代表不说话,而是要想清楚每一句出口的话是否有意义。话不在多,会说话的人总是在恰当的时机说出恰当的话。

戒轻言

所谓轻言,就是指说话轻率,论事轻易。

言不可轻说,若说话更改,不如不说;言不可轻诺,若应诺更改,不如不诺。

不要轻率地讲话,轻言的人会召来责怪和羞辱。

不要轻易向人许愿。轻易许愿,会丧失信用。

《弟子规》中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意在告诫我们:不轻易发表意见;不任意传播;不轻易许诺。

管好自己的嘴,会让自己的人生更简单,更多些自在,如此,人生顺矣。

戒狂言

不要不知轻重,胡侃乱说,因为往往会后悔。

清代山阴金先生言:“为人行事勿猖狂,祸福渊潜各自当。”

猖狂还是谦下,这是直接关系着个人的祸福的。

人展现在他人面前的无非言与行,言语又最直接,所以说话切忌狂言。

常说:天狂有雨,人狂有祸。

狂则惹眼,狂则招恨,很容易惹来祸事。

戒直言

我们说话的时候要顾及别人的感受,有时候说话太直容易伤害到别人。

不要不顾后果地直言不讳,否则也会引起麻烦。

直话,要转个弯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 顾及别人的自尊,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

有句话说: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意思就是说语言急切率直,而他人不接受你就危险了。

我们在与别人沟通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方法,不是不能说,而是要让对方更能接受,这样你的目的也才能达到。否则的话别人不舒服,既不接受你的建议,还会远离你。

戒尽言

说话不要不留有余地。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都不会得理不饶人。

他们懂得,给别人留一点余地,就是给彼此多一个机会。

所以不会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就抓着对方的失误不放。

而愚蠢的人,总是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自以为赢了,却把一段好关系逼进绝境。

责人不必苛尽, 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肚量于己。

戒漏言

不要泄露机密。事以密成,语以漏败。

对于一些关系他人或组织秘密的事,切忌不可泄漏,这是操守和人品问题,也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事情没有确定时,也不可说确定的话,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让人觉得轻浮或刻薄。

生活中,朋友,家人分享给你的很私密,或者别人不愿意公开的事情,就不要到处去说。

戒恶言

不说无礼中伤的话,不要恶语伤人。

古语说,刀疮易没,恶语难消。

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恶言恶语给人心理上造成的伤害远甚于身体上的伤害。

戒矜言

矜就是自大、自以为是。

老子言:“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自我夸耀的人抵消了功劳,妄自尊大的人不会长进。

矜言之人,不是骄傲就是无知,无论哪种都既对自身成长不利,也会招致别人的厌恶。

明末清初申涵光所以说:“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

说话,不要骄傲自满,自以为是。

自矜自夸,是涵养不够的表现。

戒谗言

谗言就是背后说坏话,挑拨离间或者恶意诽谤、贬低和侮辱别人。

谗言之人,皆是小人。东汉哲学家王充说:“谗言伤善,青蝇污白。”

不要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也不要在背后随意评价别人。

背后说人坏话,会弄得天下都不太平。

戒怒言

生气的时候不要说话,因为这时候说出来的话伤人伤己,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话,不能乱说,生气的时候说话是不经大脑的,所以,要三思而后行。

“我刚说的都是气话,你别往心里去啊。”想必很多人,都说过这句话吧。

实际上,这是一句并不高明的托词。

很多人因为自己一时冲动的一句气话,破坏了气氛不说,还伤了别人。

语言,是无声的利刃,当伤人太深后再回过头来就显得无济于事了。

而事后的道歉,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无济于事的。

明智的人,懂得三思而后行。所有的语言都应当经过慎重的思考,话不必多说,只需说的恰到好处。

生气的时候说话,往往欠缺思虑,这样的话,就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 END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