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汉族节日风俗:端午节午时水是什么 端午节午时水是指什么时候的水

时间:2023-04-11 04:20:11编辑:佚名

文章目录:

1、汉族节日风俗:端午节午时水是什么

2、福州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3、天津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4、北京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5、节日风俗 畲族的端午节怎么过

6、猜你喜欢:

1、汉族节日风俗:端午节午时水是什么

每年端午节时,父母都会把一些净水加上雄黄粉撒在家里的各个地方,又是还会让你喝这个水,那么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有什么说没有?本期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汉族节日风俗:端午节午时水是什么。

午时水午时水,汉族节日习俗,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在台湾,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端午节午时:农历五月初五(从中午十一点到中午的十三点,而正午则是十二点)从井里打的水无根午时水:端午午时下雨接的雨水。

解暑午时水:闽南地区,用剌瓜(黄瓜)的芯加盐泡成解暑的午时水。

午时水用三种功效,一是饮用,泡茶或者制成解暑的午时水,甚至是制成酒;二是洗澡;三是清扫;人们用汲来的午时水加入一些白酒和少许雄黄粉(中药),用以喷洒房间庭院,或洗澡、洗脸、洗手脚。传说,喝过午时水的都能活过九十八岁;用午时水加雄黄洗澡,那一年入夏不会生痱子,外出不会被蛇咬。

传说最富传奇色彩的午时水,则来自大甲镇砧山上的剑井。传说井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地点,据说明末郑成功占领台湾,他的部队在端午节时到了中部大甲镇铁砧山这个地方,当时天气炎热,士兵们口渴难当,四周又找不到水源,于是郑成功在午时插剑入地,向上天祈祷求泉。郑成功拔剑后,果然涌出阵阵的山泉,后来这个地方就称为“剑井”。由于郑成功插剑求泉的传说,再加上铁砧山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盛传生长着灵药仙草,因此,这个“剑井”涌出的午时水就变得更加神奇了。每年端午节,剑井旁边争没午时水的人总是挤得密不通风。据说端午节正午对着井中仔细观看,还可以看见郑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见剑影的人,这一年一定无灾厄。

此后每年的端午节午,都会有许多民众前往“剑井”取水。渐渐的台湾各地在端午节时便有了汲取午时水的习惯。人们还传说着,要是有人能在端午节正午对着井中观看时发现了剑影,这表示他该年一定会过得平安顺利,灾祸远离喔!

传统习俗午时水在我们家乡的传统中,已经流传了很久,其细节由于知识文献记载的缺陷而无法考究,但是在大范围的潮汕地区,定是有所闻的(希望有能人前去考察)。

小时候的端午节,常听妈妈说着各种各样的、有神奇色彩的故事,午时水就是其中之一。记得那时,前辈们的金玉良言是这样描述的: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午时汲取的泉水、井水等等,可以保存很久而不变质,且此水具有不一般的功用。

一般来说,我们会在午时水中加入五谷,做成“五谷水”,说是用它来洗脸洗身,可以保佑人们平平安安,有点类似于西方宗教的洗礼。还有一个习俗,年幼时和祖父会在这天前去沐浴,感受端午节特殊的水,不过现在却已渐渐消逝了。

2、福州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很多地方都有着独具特色的风俗活动,除了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传统风俗活动外,福州端午节的风俗活动还有很多。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福州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午时书

每逢端午节正午,福州家家户户都在门楹贴上“午时书”,午时联与春联稍有不同,形制较为短小,用黄色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据莫友棠在《屏麓草堂诗话》记载,午时书之风,最早可以远溯到唐朝,历史极为悠久。端午时节贴午时书是福州十邑所独有的风俗。

喝午时茶

每年端午节,人们到山上、田边等野外采集许多可食用的野草树叶,或切成片,或切成段,跟茶叶等混在一起晒干,收存备用。因为它是端午节的时候制作的,所以就叫它“午时茶”。谁家的孩子咳嗽、肚子疼、消化不良;谁家的大人头疼脑热,将“午时茶”用开水冲泡喝下。或在炎夏时节泡点“午时茶”当茶喝,有防暑降温的作用。

煮粽子的水洗脸洗澡

福州人在煮好粽子后,会把留在锅里的水用来洗脚、洗脸、洗身子等,据说洗后夏天不会生痱子,不会被虫咬。另外,端午节中午,家家户户会用煮粽子的水撒在屋里屋外、屋前屋后的角落,有驱蚊的效果。端午节后,天气渐渐炎热,正是虫类活跃的时候,熏黄烟、撒煮粽子的水,渗透着福州人的一种积极的、朴素的卫生理念。

戴红肚兜

过去福州人在夏天时,不管是男女老少,常有戴红肚兜的习惯。特别是在端午节,人们有戴新的红肚兜的习俗,说“穿红肚兜”能辟邪。端午期间,气候尚有凉意,戴红肚兜,可以不让肚子受凉。

3、天津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到了端午节,各个地方都有很多的风俗活动,天津的人们过端午还有很多的讲究。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天津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戴搭拉

戴搭拉,给孩子求吉利。天津人讲究为孩子佩长命缕,也就是老人们口中的“老虎褡拉”,这种布艺制品用五色丝线缝制,内部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等辛香草药填充,在夏日可起到驱虫避瘟作用。

用九子盘堆角黍

说起吃粽子,咱就先说一个和粽子有关系的习俗。所谓九子盘,又称“攒盘”,始于明万历晚期,流行于清代民国,它是古人为婚丧嫁娶或重要节日款待宾客的一种实用器物。到了端午节,天津人常用九子攒盘来摆放粽子,即角黍。

粽子最早用菰叶即茭白叶包成牛角形,所以又称“角黍”。天津市民多以艾叶包制粽子,在江米中放上豆沙、枣子等馅料,蒸煮熟以后再蘸白糖食用。

食五毒饼

除了吃粽子,天津人端午节还要吃一样东西,就是“五毒饼”,那讲究可是多了去了。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不少习俗都和“避五毒”相关。贴五毒图、戴五毒兜、将“五毒”形象剪纸做成门符贴在门上。

用柳叶水洗脸

在天津静海一带,端午节还有用柳叶水洗脸、洗眼,寓意明目祈福身体健康的习俗。

佩香囊

端午节也称“浴兰节”,除了戴搭拉,佩香囊也是一项端午习俗。中药香囊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是将具有芳香开窍效用的中草药如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也可以挂在车里、家里。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

4、北京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当天会有各地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风俗活动来迎接这个节日,北京会怎么样过端午呢?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北京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游天坛

《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老北京在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端午节期间,老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辛亥革命以后,北京人在端午节以去昔日皇家园林游玩为时尚,以去天坛最受欢迎,人们认为此地能辟毒,所以游人较多,其他皇家园林也是人们爱去的地方。除此之外,什刹海、金鱼池、高梁桥、二闸均是端午游玩之地。

祭神祭祖

端午节由来跟很多文化名人有关,这些文化名人大都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都是忠孝之人,二就是跟水有关系:屈原投江,伍子胥死后被扔入水中,曹娥是投江救父。民间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宋代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为忠烈公,正式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挂菖蒲插艾叶

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过端午节时大多在院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民间有用它来驱邪。

在端午节,人们还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有的还用菖蒲根泡酒,以为喝了能健康长寿。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菖蒲身上这层驱邪避害的文化含义,也使它成了人们过端午节时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斗百草

端午节这一天,京城儿童喜欢玩一种叫“斗百草”的游戏,一种看法认为,最初的斗草游戏,很可能跟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的中医草药学有着密切关系:古代人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而斗草就是古人端午采草药歇息时,相互玩耍逗乐的一种休闲游戏。

斗百草的玩法之一是比较草的韧性。这就要求参赛者在参赛前注意寻找那些草或花茎有韧性的作为自己的选手,无形中形成识别花草的要求。那种能斗倒各草的选手,则成为大家公认的当日百草王。斗百草另外一种玩法,则是比赛谁采摘的花草的花色品种多和新奇。

喝雄黄酒

老北京人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5、节日风俗 畲族的端午节怎么过

端午节最为我国最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全国各地的风俗也不一样,少数民族过端午节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畲族的端午节怎么过。

畲族的端午节怎么过?

端午节前1-2天,各家各户都以竹叶裹糯米制成粽子。制作粽子还有讲究:如果家中当年有亲人逝世,那么三年内不能在自家制作栀棕。这样亲戚就会多做一些,并在五月初四日这一天送给不能制作粽子的家庭过节用。

于是也就有了这样的禁忌,如果某家人三年之内没有亲人去世,千万不能在五月初四这一天接受人家送来的粽子,否则会带来厄运。

在五月节这一天,畲族同胞会到山上采百草药(除有毒的植物外),称为“百草茶”,据说这种“百草茶”可以治百病,是最好的保健品。还有在午时到茶园中采摘茶叶,这时采摘的茶就叫“午时茶”。

据说人们喝了“午时茶”,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喝多了也不会对胃有任何损害,并且对咽喉的保健效果特别明显。畲族同胞还有在午时到山中的坑沟中洗浴,据说洗了“午时水”的人,身上不会生皮肤病,有皮肤病的人洗了“午时水”,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就像我们现在洗温泉的作用一样。

五月节,各畲村都有插艾叶的习俗。艾叶在潮州方言中读“邢”。五月节这一天,他们要把艾叶分别插在门、窗、灶等。凤凰山区有“插邢正轻京”的说法。据说这一天针灸、穿耳效果好,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如果小孩子消化不良,俗称“食积”,可用赤甘籽治疗,效果特别明显。

6、猜你喜欢: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