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春节期间桂林有哪些民俗活动(春节期间桂林有哪些民俗活动可以参观)

时间:2023-10-25 14:04:51编辑:佚名

文章目录:

1、春节期间桂林有哪些民俗活动

2、湖南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3、厦门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4、杭州春节有什么民俗活动

5、宁夏的春节有什么民俗活动

6、猜你喜欢:

1、春节期间桂林有哪些民俗活动

桂林位于广西地区,向来以山水冠绝天下而闻名,但桂林除了了优美的风景外,还有许多充满特色的民俗活动,就比如春节期间,桂林就有许多民俗活动。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春节期间桂林有哪些民俗活动吧。

春节期间桂林有哪些民俗活动

杀年猪

在过年前一个月、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咱们桂林人都会把自家养了一年的肥猪牵来宰杀,然后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热闹的杀猪饭,一起分享丰盛猪肉大餐和即将过年的喜悦!这不仅仅寓意着热火朝天过年的开始,也寓意着来年大丰收!

熏腊肉

腊肉是桂林的特色美食,杀完年猪后便将鲜肉粘上盐放进腌缸,腌制几天后取出来,然后搭好架子,用柴火烟熏火燎。一段时间后,肉就会变得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充满柴火味的腊肉味道真的好极了,熏好的腊肉还可以保存很久,不会变质!

赶圩

虽然平桂林人时每隔几天都会赶圩,但是这个赶圩和往日的赶圩意义完全不一样,场景也不一样。年前的最后一次赶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赶,购买各种年货,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尤其是鸡、鱼肉都要买上,鸡预示着吉利,鱼当然就是年年有余了!

除夕守岁

在桂林,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饭之后,全家团聚在一起闲聊、看春晚,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开门爆竹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凌晨00:00时刻,在桂林有“开门爆竹”一说,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每年在家过年,大年初一凌晨时刻,父母都会开门放鞭炮以示辞旧迎新之意!除了凌晨放爆竹之外,很多人家在初一一早的第一餐开始之前,也会放“开门爆竹”!

2、湖南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湖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从古至今,湖南地区出现了许多的伟人,而湖南也有十分浓厚的人文气息,在春节期间也有许多民俗活动。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湖南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湖南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祭灶神

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在12月23日祭灶神的风俗。据说,灶王爷23日这天要上天言人善恶,因而祭灶这一天,家家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打扫干干净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揖邦行礼许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说人们的坏话。这叫“送灶”,整个祭祀活动才算完成。

团年饭

大年三十夜守岁是湖南民间年俗之一,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灭,全家人相守欢聚到十二点以后。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腊肉,做好酸鱼等佳肴,备好包谷烧酒,准备欢欢乐乐吃“团年饭”。

但这时全家还不能入席,主人全副武装,手里操一支梭镖,独自躲进大门角落里,两眼不住窥伺寨外,以防野兽和外族来犯,要是朋友来了,主人高地跑出门外,将朋友拉进屋里,高低要吃一顿友好的团年饭,一道圈炉欢度除夕良宵。

春节与贴春联

春节是我国最大传统节日。原在“腊日”(阴历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岁末。春节时张贴对联由来已久。对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即在桃木板上书“神茶”、“郁垒”二神的名字或画此二神像挂子于门首,五代时始在桃木板上书联语,据说我国第一副对联是五代里后蜀的孟昶所题: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清人所作《燕京岁时记》中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可见,自五代以后,欢迎的祝辞,换掉了难以捉摸的符咒,后来,桃符为大红纸张书写的春联所代替,今天,湖南各地也都有张贴对联的习惯。

3、厦门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厦门是沿海地区重要城市之一,虽然只是二线城市,但却也是我国最美的城市之一,不但风景优美,还有许多特色民俗,春节的特色民俗也有不少。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厦门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吧。

厦门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腊月十六

平时,闽台地区的不少民众都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尤其是生意人和农民更为注重,俗称“做牙”。传统的“尾牙宴”上,老板会以“鸡头鱼尾”方式来决定明年的辞退人员,因此又有“鸡头相对,伙计走开”的仪式,这是老板要“炒鱿鱼”的婉转手法。十二月十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

腊月廿四

农历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闽南有句谚语:送神风、接神雨。意思是,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恭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这天的天气有风,就是“一路顺风”;正月初四迎接灶王爷下凡,如果有雨,则昭示来年风调雨顺。按照厦门旧俗,只有到腊月二十四送走家里供的“灶王君”等神后,才能百无禁忌放心做卫生,形成“送神”与“除尘”习俗。厦门人办年货,种类很多。春联、窗花、祭祀用品等必不可少,蜜饯、水果、炸物等也要备齐。

年夜饭要“添碗筷”

由于厦门的地缘特色,历史上许多人过台湾下南洋,回厦门过年要漂洋过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总是有些人不能回来,而这时家里面仍然要为他留一个位置放一副碗筷,以表示人未回,心已回。

除夕“围炉”合家欢

除夕,闽台两岸都称为“年暝”、“二九暝”或“年兜”。厦门本地,家家户户都重视围炉,或在家里烹饪,或到餐厅订上一桌。围炉吃年夜饭,预示来年全家团团圆圆。除夕夜,本地人除了贴春联,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此外,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纸扎的“春花”,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年夜饭后就是守岁,而在对岸的我国台湾地区,“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

4、杭州春节有什么民俗活动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杭州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美景之外,还有许多冲忙特色的民俗活动,而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更是如此。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杭州春节有什么民俗活动吧。

杭州春节有什么民俗活动

罗神竹舞

“罗神竹舞”是以一根完整、新鲜的毛竹为主要道具的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因与民间传说中开金口的罗隐秀才有关,故称这种竹为“罗神竹”,这一活动便叫“罗神竹舞”,俗名为“撑罗神竹”,又叫“撑罗神娘姆”。在杭州,最早举行“撑罗神竹”活动的是威坪汪川村。大约在清朝鼎盛时期的1750年前后,就有称竹为老祖宗、老娘姆的说法。在节日里村里人将毛竹连根刨起撑到村里,然后让人们来向竹求子、求家庭兴旺发达,这一习俗不仅在汪川村传承,而且还在威坪许多村子里盛传至今。

赶十八

正月十八的“赶十八”传统民俗节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相传,“赶十八”是为了纪念严州知府余炳,他为百姓求雨,跪在炎炎烈日下三天三夜,不幸被活活晒死。他的虔诚,最终使得大雨连降三天三夜。农历正月十八恰是余知府诞辰,儒洪村祖辈便把正月十五元宵节,改至正月十八闹元宵。此后正月十八这天,儒洪村的村民们便自发地舞龙灯、耍狮子、抬台杠、演大戏以示庆贺余知府诞辰,怀思他对黎民百姓所做的贡献。此外,各路亲朋好友均蜂拥赶至儒洪村相聚,连续唱大戏、舞龙灯、吃流水席百家宴。

元宵灯会

新春元宵期间,在城隍阁景区、河坊街景区、南宋御街,还将有巡游送“福”,舞龙舞狮,让您度过一个最有“年味的春节!现场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大宋皇帝巡游”、“金猪拜年”、“福禄寿禧祈福大典”、“diy彩灯”、“元宵汉服游园会”等,让市民游客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体验不一样的乐趣。

5、宁夏的春节有什么民俗活动

宁夏是我国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虽然是少数民族地区,但他们一样要过春节,并且他们的民俗活动丝毫不比我们少。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宁夏的春节有什么民俗活动吧。

宁夏的春节有什么民俗活动

腊月二十三日

腊月二十三日晚上摆福祀、燃红腊烛、烧香放炮接祖宗谓之过小年。接祖宗回家过年,意味着春节过年开始,期间家家置办年货,结算债务往来,在外地务工、求学、工作的人也陆续回家过年。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一般只随便做几个菜,不像三十日丰盛热闹。

大年三十

过大年在腊月最后一天,即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为过个祥和愉快的干净年,年前,家家户户楼上楼下、室内室外进行全面的卫生大扫除,清除烟尘,灰尘;清洗家具、餐具。三十日白天各家自贴春联,烧香祭祖、烛光通宵、吃年夜饭、守岁是过大年的主题。而在腊月三十日傍晚,“玩年”夜灯火昼夜通明,鞭炮声震耳欲聋,合家吃年饭,谈笑风生、其乐无穷,更有小孩点燃红烛、花灯笼,娱乐玩耍、热闹非凡,处处有“玩年”的气氛和乐趣。

大年初一

吃过初一早晨的年饭,人们便开始忙着拜年了。虽说是拜年,其实是去走亲戚。在新的一年的开始,利用春节的空闲时间,顺便捎上点礼物,去拜望一下亲戚,尤其是长辈,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平时,难得抽身去亲戚家走动,去了也不捎什么,空手而去,对方不会怪罪。而过年不去拜年,特别是长辈那里,那是万万不行的,而且还不能空着手。要不,会受到人们的指责。于是,家家户户在春节前就得置办好拜年的礼品,如肉、糖、糕、酒等。

6、猜你喜欢: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