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历史名典故:赵氏孤儿的故事 历史名典故:赵氏孤儿的故事有哪些

时间:2023-11-01 10:13:24编辑:佚名

文章目录:

1、历史名典故:赵氏孤儿的故事

2、关于学习的故事,囊萤映雪的典故

3、东山再起的典故及其历史由来

4、金屋藏娇的典故及其历史由来

5、上党落子演绎的历史故事:成败萧何典故

6、猜你喜欢:

1、历史名典故:赵氏孤儿的故事

每个角色都是戏剧的一部分,单捉出一个来宠爱,就怕整出戏剧都不好看。在我国的戏剧中,赵氏孤儿可以说一部经典之作,不仅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先人对于忠义信的重视,更是体现了我国历史底蕴的深厚,本期戏曲大全为你解析。

大将军屠岸贾凶暴残忍,专权误国,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在他的怂恿下,晋国国君下令:抄斩赵氏满门。一夜之间,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家属、奴婢等共计三百余口,倒在血泊中,做了冤鬼。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是国君的胞妹,幸免于难,被送回内宫居住,此时她已怀有身孕。

几个月以后,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屠岸贾的眼睛,他早已下令,把内宫封锁起来。庄姬公主以看病为名,把赵家的挚友、乡间医生程婴召进内宫,含泪请求程婴救孩子出宫。程婴把赵武放进药箱准备带出宫门。守将韩厥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感佩,放走程婴和赵武,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

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与退职年迈的大夫公孙杵臼商议,用假相瞒骗屠岸贾:程婴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公孙老人顶替救孤藏孤的罪名,然后由程婴亲自去向屠岸贾告发。屠岸贾听信了程婴的举报,残忍地杀死了公孙老人和“赵氏孤儿”。晋国上下目睹了这场血腥屠杀,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在背后无不切齿痛骂程婴的卖友求荣。程婴面对这一切,只有强忍悲愤,默默承受。

十几年来,程婴苦心教育,把赵武培养成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为了接近屠岸贾,他让赵武认屠岸贾为义父。终于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诉了赵武。在守边归来的大将军魏绛的鼎力相助下,赵武拔剑刺向仇人,并告之自己便是他斩不尽、杀不绝的赵氏孤儿。元代(公元1206年——公元1368年)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曾于1775年被法国着名文学家伏尔泰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2、关于学习的故事,囊萤映雪的典故

人生有三大幸事:久旱逢甘露,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而这其中为了能金榜题名,多少学子十年寒窗,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状元及第。古时读书的条件又极为有限,因此也出了不少刻苦学习的范例。下面介绍的就是“囊萤映雪”这个民间故事。

典故:“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3、东山再起的典故及其历史由来

《君莫笑》中有这么一句感人的话:“你成功,我随你君临天下。你失败,我和你东山再起。”这是多么感人的相伴,其实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本期民间故事将为你讲诉东山再起的典故及其历史由来。一起来看看吧。

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此时的皇帝想起了谢安,决定重新启用他,就派员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宰相肚里能撑船救国要紧,谢安没有推托,他回到朝廷调兵遣将,上下整顿,赏罚分明,官兵一心,要与符坚决一死战。

不多久,符坚的人马打到了淮河、淝水,只要一过江,东晋难保,谢安心中有数,凭东晋的八万官兵跟符坚硬拼尤如鸡蛋碰石头,他坐阵东山,临危不乱,精心排兵布阵,并把自己的侄儿谢玄也派到前线去打仗。他侄儿临走前想探听这个仗怎么个打法,谢安只说了一句话“朝廷自有安排”。谢玄心里没底,第二天又派人来听口风,谢安呢,就拖来人下棋,一直下到天黑,打仗的事一字未提,到了当天半夜时分,才掏出将帅名单,摆出了他的“八卦阵”。

淝水那里战事拉开,谢安仍稳坐东山跟人下棋,敌人果真中计,大败而逃。喜报传来,谢安接过一看,二话没说,还下他的棋。客人等不及了,都围过来听消息才知道前方打了胜仗,谢玄立了大功,在场的人无不佩服谢安沉得住气,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淝水一仗,救了东晋,谢安被封为三公之上。因为他东山闲居以后,又出来做了一番大事业,后来人们都称谓他“东山再起”。

直到现在,东山上还有“谢公祠”的碑、“谢公泉”的井,山脚下还有条“跑马埂”,据传是当初谢安练马时用的,这埂能伸能缩,马跑多远,它就能长多远,神哩!

4、金屋藏娇的典故及其历史由来

现在人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吃得好也住得好,有句话说的好饱足思淫欲,如今有好多人可谓是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啊,这金屋藏娇还真是成了一种流行,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谁谁谁和小三怎么怎么地等等那么大家知道金屋藏娇的由来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民间故事中金屋藏娇的典故吧。

“金屋藏娇”这个成语并没有出现在汉至魏晋的典籍之中。在这段时间内“金屋藏娇”还未结构为固定的成语。而南北朝至隋唐五代的文学作品中只见“金屋贮娇”。

值得注意的是,刘彻幼名彘的说法和陈皇后小名阿娇的说

5、上党落子演绎的历史故事:成败萧何典故

上党落子曲艺发展至今,产生了诸多名篇,深受百姓喜爱。

其中有部《成败萧何》是经典篇目,每逢剧团演出此剧,总是能吸引不少捧场。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成败萧何》的典故是什么。

成败萧何的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说是秦末汉初,淮阴有个名叫韩信的年轻人,他出身孤苦,很被人瞧不起。韩信曾投奔项羽反秦大军,期间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处。刘邦起初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充当治粟都尉,管理粮草。

6、猜你喜欢: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