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网!

2024绵阳游仙区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绵阳游仙区小学)

时间:2024-05-19 00:21:42编辑:未知

2024绵阳游仙区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绵阳游仙区小学)

  一、招生原则

  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按照划片招生、免试入学;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四川省居住证》持有人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入学,保障所有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均有一个公办学校学位。

  二、招生学校类型及入学条件

  (一)公办学校

  1.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2024年5月1日前户籍在游仙区内,小学一年级报名对象为年满6周岁(即:2018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初中一年级报名对象为2024年毕业的小学生,且与法定监护人户籍及实名所属的房产均在学校服务辖区内即可就读。

  2.随迁子女入学

  (1)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入学

  户籍在绵阳城区范围以外,需就读游仙区公办学校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根据《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绵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24年秋季招生入学工作的公告》规定,随迁子女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须同时提供以下三项资料:

  ①在游仙区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游仙区的营业执照;

  ②截至2024年4月30日,当年在绵阳城区连续依法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满3个月的证明;

  ③截至2024年4月30日,在游仙区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的有效居住证明。

  (2)居住证持有人入学

  户籍在绵阳城区范围以外,于2024年5月1日前取得《四川省居住证》,需就读游仙区公办学校的适龄儿童少年,根据《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居住证持有人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规定,居住证持有人入学须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经绵阳市公安局游仙区分局签发的《四川省居住证》;

  ②以下三项材料之一:Ⅰ.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游仙区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Ⅱ.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游仙区的工商营业执照;Ⅲ.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游仙区实际居住具有合法所有权的房屋或在房管部门办理租赁登记备案的房屋或用人单位提供的宿舍等证明材料。

  转公学校

  1.招生学校:绵阳外国语学校、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绵阳中学英才学校、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2.申报条件:符合游仙区公办学校报名条件,经游仙区教体局审核登记,已取得公办学校学位,才能填报(可同时填报多所学校)。

  (三)民办学校

  1.招生学校:绵阳富乐学校

  2.申报条件:符合游仙辖区(含仙海区、科学城)公办学校报名条件,经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登记,已取得公办学校学位,才能填报。

  三、办理流程

  (一)线下审核

  1.游仙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申请就读户籍地辖区内学校的,须到辖区学校进行线下审核。

  2.优抚对象子女申请就读游仙区公办学校的,须到游仙区教体局教育股进行线下审核。

  (特别提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和居住证持有人入学不需要线下审核,直接网上报名)

  (二)网上报名

  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须通过“四川省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服务管理系统”(简称“全省系统”)进行线上报名登记。适龄儿童少年监护人可使用手机微信搜索并关注“川教通”公众号,进入公众号后,根据提示进行报名登记;也可使用电脑端登录www.sczwfw.gov.cn(“一网通办”)进行报名登记。

  (三)网上审核

  区教体局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分批次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可在“全省系统”进行查看。如审核通过即视为取得公办学校学位;如审核未通过的,家长须根据未通过理由补齐相关材料并再次提交报名申请。

  (四)组织录取

  1.转公学校

  ①新生招录。填报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采取电脑摇号方式确定学位;填报人数不足学校招生计划的全部录取,剩余招生名额由区教体局统筹安排。

  ②直升招录已经在转公学校就读且2024年毕业的小学生,凡申请直升本校初中的,必须符合在绵就读公办学校的报名条件。符合条件的学生,由市教体局会同相关单位组织直升招录。直升人数少于招生计划的全部录取,直升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采取电脑摇号方式确定学位。申请并通过直升招录取得学位的学生,不得参加其他转公学校或民办学校的摇号。自愿放弃小升初直升的学生,原就读的转公学校不再为其保留学位。

  2.民办学校

  ①新生招录。填报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采用电脑摇号方式确定学位;填报人数不足学校招生计划的全部录取,剩余招生名额由区教体局统筹安排。

  ②直升招录已经在绵阳富乐学校就读且符合直升条件的2024年毕业的小学生,可申请直升本校初中。凡申请直升本校初中的,由区教体局会同相关单位组织直升招录。直升人数少于招生计划的全部录取,直升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采取电脑摇号方式确定学位。申请并通过直升招录取得学位的学生,不得参加转公学校或其他民办学校的摇号。自愿放弃小升初直升的学生,绵阳富乐学校不再为其保留学位。

  3.公办学校

  未被转公学校和民办学校招录的适龄儿童少年,申请在户籍地辖区学校入学且审核通过的直接录取到辖区学校;申请随迁子女入学且审核通过的由区教体局统筹安排学位。

  (五)学位确认

  所有取得学位的适龄儿童少年,家长须在规定的时间到被录取学校按规定进行学位确认。学位一经确认,不能更改。在规定时间内未确认学位的视为自动放弃。自动放弃转公学校学位的不得参加民办学校的摇号,只能到取得公办学位的学校就读;自动放弃民办学校学位的也只能到取得公办学位的学校就读。

  四、日程安排

  时间

  工作事项

  5月17日

  发布《游仙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24年秋季招生入学工作的公告》

  5月20日前

  家长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绵阳教体”、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官网(http://edu.my.gov.cn/)及微信公众号“直播游仙”、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youxian.gov.cn/)查询招生公告、了解入学条件及报名流程

  5月20日-5月30日

  游仙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申请就读户籍地辖区学校,家长持户口簿、房产证明(不动产证、房产证、购房备案合同任意一项原件及个人房屋信息查询记录)到辖区学校进行线下审核(具体时间详见各学校招生公告)

  5月20日-6月10日

  优抚对象子女申请就读游仙区公办学校的,家长持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到游仙区教体局教育股进行线下审核

  5月20日-6月20日

  申报公办学校学位的适龄儿童少年监护人可使用手机微信搜索并关注“川教通”公众号,进入公众号后,根据提示进行报名登记;也可使用电脑端登录www.sczwfw.gov.cn(“一网通办”)进行报名登记

  5月20日-6月28日

  申报转公学校和民办学校学位的适龄儿童少年法定监护人可使用手机微信搜索并关注“川教通”公众号,进入公众号后,根据提示进行报名登记;也可使用电脑端登录www.sczwfw.gov.cn(“一网通办”)进行报名登记

  5月20日-6月30日

  区教体局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分批次进行审核

  7月4 日

  转公学校摇号录取并公布结果

  7月5日-7月6日

  被转公学校录取的适龄儿童少年法定监护人到学校进行学位确认

  7月11日

  民办学校摇号录取并公布结果

  7月12日-7月13日

  被民办学校录取的适龄儿童少年法定监护人到学校进行学位确认

  7月15日-7月19日

  公布适龄儿童少年公办学校录取结果

  7月20日-7月22日

  被公办学校录取的适龄儿童少年法定监护人到学校进行学位确认(具体时间详见各学校招生公告)

  五、其他事项

  (一)家长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绵阳教体”、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官网(http://edu.my.gov.cn/)及微信公众号“直播游仙”、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youxian.gov.cn/)查询了解招生入学相关政策及网上办理指南等。

  (二)符合条件的烈士、公安英模、消防救援人员、现役军人子女、高层次人才、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进藏干部职工等优抚对象子女入学按相关规定执行。

  (三)在游仙区居住的港澳台及外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经审核符合条件后由区教体局统筹安排学位。

  (四)每名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只能在一个区(园区)报名,根据本人符合的条件填报属地公办学校,并可填报城区四所转公学校及辖区内的民办学校。

  (五)符合条件的双胞胎(多胞胎)参加电脑摇号时,家长可自愿申请双胞胎(多胞胎)绑定摇号,摇中一人均可就读;家长如不愿申请双胞胎(多胞胎)绑定摇号,则只能摇中者一人就读。

  (六)非起始年级转学回户籍地就读的学生,家长可持户口簿和房产证原件到辖区内学校登记,学校报区教体局审核,根据学位情况安排;非起始年级申请转学到游仙区就读的随迁子女,家长可参照随迁子女入学条件,到区教体局教育股申请登记,经审核合格后统筹安排。

  (七)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相关佐证材料到户籍所在辖区学校提出申请,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可延缓入学。延缓期满后,应及时入学。

  (八)其他未知事项可咨询游仙区教体局教育股。地点:绵阳市游仙区教育和体育局506室(游仙区东津路30号),招生咨询电话:0816-2293122;招生监督电话:0816-2292684。

  附件:

  1.游仙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及招生联系电话

  2.游仙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服务辖区

  3.游仙区2024年绵阳直属转公学校招生计划

声明 :中国历史网是一个非盈利网站,站内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本站仅提供存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