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网!

2024北京国家自然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活动通知

时间:2024-05-15 22:14:26编辑:佚名

2024北京国家自然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活动通知

  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自然博物馆也有丰富精彩的活动等你来参与:

  活动第①站

  科学家精神主题宣讲

  自然博物馆的展厅中展示着许多珍贵的化石与动植物标本,它们大多是由博物馆工作者考察采集而来,经过精心的研究揭开它们背后的故事,设计成展览,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这里有第一具我国自行挖掘、研究、装架的恐龙骨架——许氏禄丰龙,有世界上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有新中国第一个植物陈列中华丽亮相的“海带”和海黍子……而它们的展出都离不开老一辈工作者在博物馆的坚守与奉献。“70多年来,一代代博物馆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们到野外大自然中调查采集,踏勘发掘,探索未知,保护生态,奉献宝贵的青春年华,创造了无数博物馆史上的奇迹,留下了丰厚的自然收藏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工作人员将为您现场讲述博物馆展品背后的历史和趣闻,带领观众朋友们了解博物馆人平凡而不普通的故事,传播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时间:5月18日(周六)

  9:30 13:30

  地点:一层大厅集合

  参与方式:免费参加

  活动第②站

  “博物馆的光辉 由你点亮”

  博物馆的广场上将举办“博物馆的光辉 由你点亮”主题展教活动。活动面向观众展示博物馆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展览教育三个方向的内容,将博物馆的工作职能、科学家的故事与实践探究活动相结合,模拟博物馆工作的情境,在体验博物馆工作的过程中传承老一辈博物馆人的科学家精神。

  自1951年建馆以来,自然博物馆已走过了七十余载,这里的科学家们不断地采集标本、研究分类、设计展览,推动了博物馆的发展。

  在此次活动中,观众朋友们不仅能够了解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和博物馆的收藏、研究、教育职能,还可以通过互动参与的形式,体验标本的鉴定分类、入库收藏工作,根据文献资料模拟骨骼的研究装架工作,以及微型展览的设计搭建工作等。现场的工作人员也将通过学习单,带领小朋友们探索恐龙化石的发现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被运送到博物馆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装架并最终展示给公众的,从而激发他们对博物馆和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无尽的好奇心。

  此外,现场观众还可以通过语音展项和互动展板认识从事各项工作、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老一辈工作者,了解他们的事迹,感受他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时间:5月18日(周六)全天

  地点:广场(如遇天气影响活动地点改为室内)

  参与方式:免费参加

  活动第③站

  专家讲座

  在博物馆日当天,自然博物馆的科学研究人员还将为观众朋友们带来的两场科普讲座,带领大家了解丰富的自然知识、科研工作的日常及其中的趣事。

  游历甲虫王国

  探秘食菌隐士

  昆虫,作为地球上种类最为丰富的生物类群,它们与自然界,与人类产生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昆虫纲中,甲虫是最为庞大的家族,在地球上约150万种已命名的昆虫中,近40万种是甲虫,除极地和海洋外,任何环境中都它们的身影。据统计,可能仍有超过200万种甲虫尚未被发现。甲虫适应力强,食性多样,所有种类都演化出了独特的环境适应性,可以说是地球生命之树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生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对象。

  **告的演讲者,重点关注一类叫做“伪瓢虫”的隐秘甲虫,他将为大家揭示这类甲虫独特的生活习性、不为人知的多样性,以及从事昆虫学研究的点滴、发现新物种的历程等等,并与现场的观众们一起交流分享。

  主讲人

  常凌小,动物学博士,国家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博士后,中国昆虫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昆虫学研究和相关科普工作,已独立发现昆虫22新种。目前仍活跃在科研第一线,每年奔赴在深山老林中与虫为伴。

  时间

  5月18日(周六)10:30

  地点

  探索角教室

  参与方式

  当天在咨询台领取活动预约卡

  头戴“王冠”的鹿类动物

  鹿类动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美洲大陆以及非洲北部,是现生反刍类动物中的第二大家族,该家族已有近1900万年的演化历史,最大特点是绝大多数属种的雄性头顶都长有一对可以周期性脱落和再生的鹿角。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鹿类动物最多的国家之一,不仅拥有属种繁多、分布广泛的现生鹿类动物,还出土了丰富的鹿类动物化石,是鹿类动物演化的一个重要舞台。本次报告将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鹿类动物王国演化的故事。

  主讲人

  张贝,博士,国家自然博物馆助理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主要从事第四纪哺乳动物演化研究,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科普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时间

  5月18日(周六)14:30

  地点

  探索角教室

  参与方式

  当天在咨询台领取活动预约卡

  活动第④站

  线上直播

  除了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外,博物馆还将在线上开展直播活动,为大家介绍神秘而有趣的水生世界。我们将邀请到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推广研究员何川老师与大家一同欣赏博物馆的水生生物展厅,同大家分享水生生物的种类、生活方式、养殖技巧等等。届时透过屏幕大家就可以感受到来自水世界的气息,欢迎关注国家自然博物馆公众号,期待5月18日的直播吧!

  主持人

  卢君辉,副研究馆员,中国海洋大学理学硕士,现就职于国家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从事科普教育活动策划实施与研究工作。

  主讲人

  何川,毕业于湖北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推广研究员。现任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休闲渔业科科长。担任全国水产标准化委员会观赏鱼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渔业协会专家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会观赏鱼分会委员;中国休闲垂钓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花卉协会评奖委员会委员;北京水产学会理事会理事。

  时间

  5月18日(周六)10:00

  参与方式

  关注国家自然博物馆公众号

声明 :中国历史网是一个非盈利网站,站内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本站仅提供存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