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建立有效的农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 农业风险控制

时间:2022-06-24 15:39:07编辑:未知

建立有效的农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 农业风险控制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濒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重挑战。中央提出,要建立风险识辞和预警机制,重点提高财政、能源、粮食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农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也应成为新时期风险识辞和预警的重中之重,迫切需要建立新时期农业市场风险识辞、预警和对付机制。

  农业市场风险呈现新特点

  当前农业市场风险呈现出的新特点,是政策调整、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幻后的结果。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需求端发生深刻变幻。经济增幅放缓必然对农产品需求总量产生影响,同时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与个纯捶种年度过剩并存”的状态。如我国普通小麦供养充沛的同时,臃适专用小麦向来紧缺,玉米库存高企但库存粮质量不高、臃适饲草料供养不足,这是当前农产品市场风险的重要根源。

  尽善农产品价格机制带来改革阵痛。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大势所趋,但改革的过程将是市场风险释放的过程,由于市场各方尤其是生产者已经形成“政策市”预期,在补贴机制和市场化风险防控体系尚未建立之时,改革的初期市场波动的风险甚至有约摸被放大,导致农民承担较多代价。

  国内外价格持续倒挂影响深远。近年来我国粮棉油糖肉等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价已全面高于国外产品配额内进口到岸税后价,有些产品一度高于配额外进口到岸税后价。价格倒挂,加之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地板”持续刚性上升,对农民种粮增收形成双重挤压,导致农民利益受损、农业生产不断萎缩,加大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安全和农民生计的风险。

  农业信息和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与现代农业建设的请求还不相适应,存在农业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共享和协同不够、专业化程度不高、数据发布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同时,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订单、期货、保险等管理农业市场风险的机制还不尽善。农户要是“看不到、闻不懂、用不上”必须的市场信息,无法利用价格保险锁定收益,不能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相当于在瞬息万变的农产品市场中“裸泳”,不仅自身收益无法保障,而且盲目跟风还会加大整个市场大起大落的风险。

  对付农业市场风险要守住三条底线

  强化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对付农业市场风险,关键是预警和管理机制。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是市场经济环境下,识辞和对付农业市场风险的关键,必须尽快建立我国的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为引导农业生产、服务政府调控、管理市场风险提供重要支撑。

  坚毅守住三条底线。对付农业市场风险要维持底线思维,以“总量基本平衡、市场波动可控、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生产发展”为目标,把风险控制在底线之上。坚毅守住三条底线:一是主产区农民收入基本稳定。防止粮食主产区农户、新疆棉农、广西蔗农、生猪规模养殖户等浮现大面积亏损。二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内谷物自给率应保持在95%以上。三是确保农业产业安全。农产品加工、流通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农民工就业和农产品消费,防止以国内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普遍萎缩。

  构建农民收入安全网。市场风险管理是农民生产经营的短板,帮农民有效对付市场风险,既是保障农民收入基本稳定的需要。要用好直接补贴、价格支持、目标价格补贴、托底收购等政策工具保障农民收益,并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勉励衍生品市场发展等方式,构建农民收入安全网,让农民尤其是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种粮无后顾之忧。

  尽善市场调控机制。既要尽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又要考虑农产品的特别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用好价格、存储、进出口等调控“工具箱”,防止价格大起大落。

声明 :中国历史网是一个非盈利网站,站内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本站仅提供存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