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网!

人物|莱希坠机遇难:影响几何(莱希简历)

时间:2024-05-20 21:08:24编辑:佚名

人物|莱希坠机遇难:影响几何(莱希简历)

新华社5月20日援引伊朗迈赫尔通讯社消息称,伊朗总统莱希在直升机事故中遇难。此前新华社引述伊朗媒体19日报道,载有伊朗总统莱希和高级官员的一架直升机19日发生事故,在伊朗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紧急降落。伊朗国家电视台发布的现场图片显示,飞机撞上了一座山峰,但截至发稿,官方还没有透露坠机原因。

伊通社在报道中介绍,莱希是在参加完伊朗与阿塞拜疆交界处的一座大坝的开工仪式后,在返回伊朗国内途中发生坠机意外的。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0日,救援队确定了载有伊朗总统莱希及其代表团的事故直升机的确切位置 图/视觉中国

三年前,莱希在伊朗历史上总统选举投票率最低的大选中,以62%的得票率赢得选举,当选伊朗第八任总统。这一次的投票,仅有48.8%的合格选民参与,首都德黑兰只有26%的登记选民参加。

“我们将致力于革命的理想,致力于消除寻租,使经济能够抵抗通货膨胀的压力。我们将加强本国货币,在经济领域创造稳定,努力实现自给自足,解决人民的基本需求,推动科技进步,优化管理水和天然气资源,保护环境。”2021年8月5日,莱希在就职演讲中说道。

然而三年来,伊朗的经济似乎并没有太大起色。货币贬值、失业率高企、美国制裁仍在继续。据央视新闻此前的报道,自2019年至今的官方统计显示,伊朗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均高达50%左右。伊朗国家统计中心 (SCI) 今年3月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3月19日,该国今年第四季度(约2024年1-3月)的失业率为8.6%。据德国《世界报》网站今年4月17日报道,伊朗发动对以色列领土的袭击后,美国将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重点可能集中在限制伊朗的石油出口。

在执政近三年的时间里,莱希将伊朗的国内政治和社会政策推向了更加保守的方向,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但也着手修补了一些与邻国的外交关系。莱希担任总统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2022年9月16日,22岁的阿米尼因“头巾佩戴不当”,在被伊朗道德警察拘留期间死亡,随后伊朗国内爆发了全国性的大规模示威活动;新一轮巴以冲突升级之后,伊朗发动对以色列的攻击,并支持黎巴嫩真主党与也门的胡塞武装,卷入中东的漩涡中。此外,在莱希任内,伊朗也实现了一次和地区劲敌沙特阿拉伯的外交突破。在沙特伊朗两国断交7年后,2023年3月10日晚,沙伊在北京达成和解。4月22日,莱希抵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进行三天的访问;两国今年1月空袭对方领土,莱希该次访问是为了修补与邻国的关系。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现年已经85岁,有分析认为,鉴于莱希与伊朗各级机构中的牢固关系,他本可以有较大的可能性连任,甚至可能成为哈梅内伊的接班人。莱希的离世,无疑为伊朗政坛留下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也可能让本就动荡的地区局势进一步蒙上阴影。


这张5月19日在伊朗和阿塞拜疆边境地区拍摄的照片显示,伊朗总统莱希与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一起参加水库大坝落成仪式 新华社/路透

哈梅内伊的学生和追随者

1960年12月,莱希出生于伊朗东北部什叶派圣城马什哈德的一个教士家庭,自幼受到宗教熏陶。在他还在蹒跚学步之时,伊朗国内政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时任伊朗沙阿(国王)巴列维宣布推行“白色革命”,实施土地改革、给予妇女选举权、森林水源收归国有、工人参加分红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尽管改革使得伊朗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但由于改革削弱了什叶派宗教团体在民间的影响力,巴列维推行的改革遭到什叶派宗教团体与部分什叶派穆斯林的强烈抵制。这种不满情绪在作为什叶派圣城之一的马什哈德尤为明显,马什哈德的什叶派宗教团体及其下属机构坐拥大量财富,对当地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1975年,尚未成年的莱希来到伊朗最大的神学院——库姆神学院学习,这是什叶派最重要的神学中心。当时,许多在库姆的神职人员和学生都投身于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运动,反对巴列维政权,莱希也积极参与其中。

1977年,国际油价持续下行,伊朗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巴列维王朝被迫实行紧缩政策,与此同时,伊朗的贫富差距此时已大得令人难以忍受。在此情形下,伊朗全国各地自1977年起持续爆发抗议游行,由于军警系统瘫痪,巴列维王朝难以镇压抗议活动。至1979年1月,重压之下的沙阿被迫离开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

在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后,霍梅尼在反沙阿势力的支持下重返伊朗,在他的主导下,“法基赫监护”(伊斯兰法理学家的管治)之下的政教合一政体——伊斯兰共和国在巴列维王朝的废墟上成立。

新生的伊斯兰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对内要应对巴列维的支持者以及世俗主义左翼人士的反对声浪,对外则是与邻国伊拉克的全面战争。而莱希的职业生涯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捍卫新生政权。

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莱希被选中参加行政管理培训课程。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为这批未来公职人员授课的神职人员之中就有如今的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19岁时,莱希被任命为德黑兰附近卡拉杰市一家地方法院的书记员。到20岁时,莱希已是卡拉杰的首席检察官。

1985年,莱希被擢升为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副检察长。

1989年,霍梅尼去世,哈梅内伊被任命为伊朗最高领袖。在此之后,莱希开始在伊朗的司法系统中步步高升,先后担任德黑兰总检察长、伊朗首席副司法官和伊朗司法总监等要职。

除了曾担任许多高级司法职位外,哈梅内伊还在2016年任命莱希担任马什哈德伊玛目礼萨圣地的监护人,该圣地被称为“伊朗什叶派之心”,旗下有伊朗财力最雄厚的宗教基金会。任命时,哈梅内伊称莱希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有着出色的经历”。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称,通过这次任命,莱希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也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

2019年,哈梅内伊正式任命莱希为伊朗司法总监。哈梅内伊在任命声明中表示,提拔莱希的原因是其在司法和神学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公正无私的精神、极高的可信度以及多年的司法工作经验。他呼吁莱希在新岗位上和“人民、革命站在一起,反对贪腐”。

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中东和北非项目副主任萨纳姆·瓦基尔(Sanam Vakil)对美联社表示,莱希是伊朗政治体制所信任的人,特别是哈梅内伊所信任的人。瓦基尔指出,莱希的背景和经历与哈梅内伊颇为相似。

“假使哈梅内伊在考虑他的(政治)遗产,他可能会寻找一个和自己相似、意识形态一致的人,并寻求捍卫哈梅内伊在过去30年所实现的成就。”瓦基尔补充道。

在危机中接手政府

2021年的伊朗总统选举并非莱希首次参选,早在2017年,莱希便成功获得参选资格,但他最终以38.28%的得票率败于拿下57.14%选票的时任总统鲁哈尼。鲁哈尼是伊朗改革派的代表,改革派谋求缓和与西方的关系,并在伊朗国内推动渐进的宽松化、世俗化改革。

然而在四年后,改革派大败,拥有神学背景并希望拓展伊朗核计划的强硬派代表莱希上台。对于莱希的上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金良祥认为,“美国对伊朗的打压政策,恰好与改革派任期重叠,使得伊朗民众对现状的不满,全部发泄到了改革派身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曾在澎湃新闻撰文中写道,莱希能够成功当选总统,与宗教领袖哈梅内伊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密切相关。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莱希是哈梅内伊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也是伊斯兰革命卫队在伊朗政治和经济中权力日益增长的推动者。

“他不是一个散发魅力的人。他的演讲没有激励人们走上街头。他执行的是政策。”查塔姆研究所中东和北非项目主任萨纳姆·瓦基尔(Sanam Vakil)告诉《纽约时报》,“最重要的是,他是政权内部人士。他是一个在体制内并通过体制开展工作的意识形态主义者。”


当地时间2021年6月21日,伊朗当选总统易卜拉欣·莱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会与美国总统拜登会面,也不会就伊朗弹道导弹项目等话题进行谈判 资料图/视觉中国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严厉制裁下,伊朗近年来经济发展面临困境,并深受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高失业率等问题困扰。莱希接手的是一个陷入社会和经济危机的国家。

莱希在竞选中曾承诺稳定经济、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打击腐败以及更好地管理水和天然气资源。上任后,莱希每周都会前往伊朗各省,了解伊朗普通民众面临的问题并试图安抚他们。他还宣布了被称为“经济手术”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包括终止汇率补贴、为普通家庭发放现金和电子优惠券,目的是打击寻租现象和遏制通货膨胀,从而纾解伊朗的经济危机。

伊朗裔美国经济学家达贾瓦德·萨利希·伊斯法哈尼(Djavad Salehi Esfahani)根据粗略计算认为,这些改革措施确实能起到改善伊朗收入分配状况的作用。在他看来,在实行这些政策的情况下,伊朗的基尼指数(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数字越低表明平等程度越高)将从37.7降至32.7。

尽管多项政策并发,但伊朗国内面包和其他主食的价格却不断飙升,并引发多个省份的抗议活动。伊朗部分政府内部人士和批评人士向境外反对派媒体伊朗国际电视台(Iran international)表示,莱希政府不仅“没有经济计划”,甚至“缺乏相应的经济理论”。他们还认为,在短期之内,伊朗的经济前景黯淡。此外,由于伊朗本国货币自今年1月份以来进一步贬值,预计通胀率将上升至50%左右。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韩建伟曾经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提到,从对伊朗长期观察来看,伊朗政府的重点不会转向经济问题。这根源于其革命型的意识形态已经内化到伊朗政府的执政理念与对外战略之中,尤其被强硬保守派视为最根本的核心利益。

《外交政策》在撰文中写道,执政三年,莱希将伊朗的国内政治和社会政策推向了更加保守的方向。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土耳其一名抗议者举着因未恰当佩戴头巾被道德警察拘留后死亡的伊朗女性马赫萨·阿米尼的画像支持她 资料图/视觉中国

在当选一年后,莱希政府加强了对妇女“着装规范”的管理,成为其任内的一大争议政策。据观察者网报道,2022年9月,22岁库尔德族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因违反衣着准则被道德警察逮捕,后在羁押期间去世。这起事件也成为伊朗大规模的导火索,示威者高喊反政府口号与焚烧头巾要求伊朗修改法律。《德国之声》称,这次的示威活动造成500多名示威者死亡,近2万人被捕。但即使在抗议运动被镇压之后,许多女性仍然无视头巾规定,以此作为无声的抗议。10个月后,2023年7月,伊朗官方通讯社伊通社(IRNA)报道,警方发言人阿尔梅赫迪(Saeed Montazer Almehdi)表示:“警方将派出警车和步行警察进行巡逻,对那些不服从警方命令、不顾穿着违规后果的人发出警告,采取法律措施,并将其移送司法部门。”

“卓有成效”的外交政策

有分析认为,尽管莱希在任期间国内经济状况不佳,社会偶有动荡,但莱希政府却在外交政策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重振了伊朗的全球地位。

在地区关系方面,莱希在任内加强与其宿敌沙特的对话,并推进两国和解进程。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斡旋下,伊朗和沙特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宣布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某种程度上说,沙伊和解进程向伊朗国内民众展现了莱希在外交领域的能力。


当地时间2024年1月5日,伊朗总统莱希在克尔曼爆炸遇难者葬礼上把手放在胸前,向人群表示敬意 资料图/视觉中国

尽管伊朗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仍然深陷僵局,但莱希在任内巧妙利用不对称威慑手段、主张地区主义和奉行“向东看”政策等战略,不仅让伊朗避免了外交孤立状态,还进一步强化了伊朗在海湾地区乃至中东地区的角色。2023和2024年,伊朗先后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合作机制。

随着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在莱希的领导下,伊朗延续了对以色列的敌对政策。4月初,在以色列袭击了伊朗驻大马士革大使馆,莱希以强硬的态度进行应对,并向以色列发动前所未有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

卡塔尔大学海湾研究中心副教授卢西亚诺·扎卡拉认为,在上任伊始,许多人曾预计莱希政府将陷入外交孤立状态。然而,莱希却表现出了驾驭复杂的国际外交的技巧:在前任奠定的基础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但积极参与地区活动,还重新确立了伊朗的全球地位。“尽管莱希(在国内)仍然存在相当大的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但他的外交战略展现了伊朗的形象,扩大了伊朗的国际影响力。”扎卡拉分析称。

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曾在文章中指出,受制于“输出革命”的意识形态外交和强烈的反西方立场,尤其是伊朗和美国对抗的结构性矛盾,伊朗很难实现真正融入世界的对外开放。

之后伊朗会发生什么?

BBC首席国际事务记者丽斯·杜塞特(Lyse Doucet)分析,莱希遇难对伊朗的外交和国内政策影响不大,他在任总统期间并没有提出重大新政策,其政治遗产不会被视为具有重要意义,预料伊朗的保守派会延续强硬政策,继续加强对各种机构的权力控制。

5月20日,哈梅内伊对总统莱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人员发生直升机“硬着陆事件”遇难表示哀悼,并同时表示,根据伊朗宪法第131条,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将负责管理政府,穆赫贝尔有义务在最多50天内与议长和司法总监共同安排总统选举。

莱希被普遍认为是哈梅内伊接班人,美国克莱门森大学 (Clemson University)历史和政治学高级讲师阿拉什·阿齐兹(Arash Azizi)在《大西洋》杂志撰文写道,莱希在2021年登上总统宝座,这是伊朗自1997年以来竞争最不激烈的一次选举。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禁止所有其他重要候选人参选。被取消资格的不仅有改革派,还有中间保守派,甚至还有哈梅内伊视为对手的前强硬派总统内贾德。

阿拉什·阿齐兹认为,莱希看起来是总统职位的安全人选,同样的品质也使他成为接替哈梅内伊成为最高领袖的主要竞争者。根据伊朗宪法,只有具有丰富政治经验的神职人员才能成为国家元首。“现在,许多符合这一条件的神职人员已经去世或在政治上被边缘化(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认同哈梅内伊的强硬派政治),这就给莱希留下了机会。”

5月10日,伊朗第12届议会选举刚刚完成第二轮投票,宣布法定人数已完成,确定了剩余45个议会席位。此前,伊朗议会3月1日举行第一轮投票,投票率创下了1979年革命以来的最低水平,候选人得票数未达到法定要求,部分席位未能选出,因此需举行第二轮投票。从结果来看,保守派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290个席位中约245名代表),伊朗开启强硬保守派全面掌权的时代。

这次的议会选举,被外界认为是强硬派阵营内部的较量。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议会议长、前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司令、前德黑兰市长穆罕默德·巴吉尔·卡利巴夫(Mohammad Baqer Qalibaf),卡利巴夫得到了主要保守派政党和伊斯兰革命卫队许多分支机构的支持。

按照常规时间表,下一次总统选举原定于2025年举行。根据伊朗宪法,由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议会议长卡利巴夫和司法总监古拉姆侯赛因·莫赫森尼·埃杰伊(Gholamhossein Mohseni Ejheyi)组成的委员会必须在50天内组织新的选举。

阿拉什·阿齐兹认为,莱希的死将改变伊朗内部各派之间的权力平衡。他提到,卡利巴夫的野心无人不知。从2005年开始,他曾多次竞选总统。卡利巴夫是两伊战争期间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一名指挥官,与莱希不同,卡利巴夫是一名技术官僚,在伊斯兰革命卫队内部获得一些支持。他曾长期担任德黑兰市长(2005-2017年)。

但是卡利巴夫缺少了神职背景,哈梅内伊或许很难认同。此外,一些支持卡利巴夫的政府官员和前官员也主张让哈梅内伊的儿子莫杰塔巴接替父亲成为最高领袖。长期以来,莫杰塔巴一直处于幕后,人们对这位54岁的“潜在接班人”的政治立场和观点知之甚少,但普遍认为他是这一职位的有力竞争者。

阿拉什·阿齐兹在文章最后写道,许多人预料伊朗会有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但大多数人预计这场斗争会在哈梅内伊去世后发生。现在,各派将在“彩排”中展示自己的实力。

声明 :中国历史网是一个非盈利网站,站内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本站仅提供存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