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网!
最新文章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最初写的是什么

    大雁之情。这两句词出自金、元之际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作者在科考赴试途中见到猎人将一对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死,便也头朝地撞死。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作者,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 元好问在诗歌上的主张

    元好问的诗歌主张具见于《锦机引》、《论诗绝句三十首》、《杜诗学引》等诗文之中。其中以《论诗绝句三十首》为最有代表性。这组论诗在形式上继承了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继杜之后以诗论诗的难得佳作,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重要价值。 《论诗绝句》第一首,作者就开宗明义以“诗中疏凿手”自任,要泾渭分明地辨明诗的正体、伪体,要对汉、魏以来的诗歌流变进行全面、系统的品评,以正本清源,总结前代经验,指导当前诗歌创作。

  •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白话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作品鉴赏: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

  • 散曲《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赏析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是金代散曲作家元好问的作品。此曲上片写景,绘写夏日园亭的自然景色,辞采鲜明,气氛热烈,清新俊雅,佳句迭出,突出了园中盛夏的特征;下片抒怀,直写胸臆,感慨人生苦短和穷通有命,得出了及时行乐的结论,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全曲抒写其时其人的典型心曲,发人深思。 《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似琼珠乱

  • 《论诗三十首》其十

    《论诗三十首》其十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特,只是。少陵,天宝中,杜甫客居长安近十年,住杜陵(汉宣帝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微之,元稹字。这首诗是元好问针对元稹评论杜甫的言论的再评论。元稹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特别推重杜甫晚年所写的长篇排律诗“铺陈始终,排比声律”,认为这方面李白连它的门墙也达不到。的确,杜甫在诗歌语言艺术上是很下功夫的,“为人

  • 《论诗三十首》其九

    《论诗三十首》其九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费览观:费,费力。览观,阅读难:祸害。这首诗是批评陆机。陆机和潘岳是西晋文坛齐名的代表人物。《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元好问认为“陆文犹恨冗于潘”,写诗如果争相绮靡、篇幅冗长会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诗歌既然是传达心声与真情,意尽就该言止,不要太多太长,不须摇唇鼓舌,多所铺张。

  • 《论诗三十首》其八

    《论诗三十首》其八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宫体诗充斥诗坛,文风绮靡纤弱。沈佺期、宋之问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驰名一时,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横驰翰墨场”),但也批评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仍然没有摆脱齐

  • 《论诗三十首》其七

    《论诗三十首》其七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

  • 《论诗三十首》其六

    《论诗三十首》其六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首绝句通过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批评、嘲讽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 潘岳的作品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曾经名重一时,传诵千古。但是他的实际为人,却是躁求荣利,趋炎附势,钻营利禄,谄媚权贵的无耻小人。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说的“心画心声”,以文识人是

  • 《论诗三十首》其五

    《论诗三十首》其五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这首诗评论了西晋正始诗人阮籍。阮籍所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不满司马氏的统治,姑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做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事情,世人以为阮籍狂、痴。但元好问深知阮籍“不狂”,看到了阮籍心中的“块垒”,认识到了阮籍诗中的真情郁气(“高情”)。元好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