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正蓝旗的忽必烈遗风遗俗

时间:2021-07-07 04:00:01编辑:佚名

居住的传统蒙古包;煮肉的蒙古锅;做奶酪的全套工具;马具等典型的蒙古族用品都能看到

在元上都遗址附近生活的正蓝旗地区蒙古族人家,仍然保留着正宗的蒙古族民俗,当地人常常骄傲地自称保持着忽必烈时期的遗风。

蒙元文化富集区

生活在正蓝旗的蒙古族人民,因“黄金家族”的后裔而骄傲。蒙古宫廷文化、祭祀文化、游牧文化和风俗文化等蒙元文化特征,被完整地继承下来。

生活在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族人民保留着浓厚的忽必烈时代遗风,并且曾出土黄金饰马鞍等蒙元时期文物。牧民们居住的传统蒙古包;煮肉的蒙古锅;治疗疾病的蒙古医疗用具;做奶酪的全套工具;马具等典型的蒙古族用品都能在这里看到。专家研究后普遍认为,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华大文化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何为蒙古语标准音

“以中部方言为我国蒙古语的基础方言,以我区正蓝旗为代表的察哈尔土语为标准音。”这是自治区人民政府30年前作出的一个决定。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王大方处长认为,蒙古书面语言与察哈尔土语密切相连,由于察哈尔土语听起来清晰、悦耳和易懂,说起来流畅、表达力极强,各地蒙古族都愿意听,愿意学,都认可其为中国蒙古语标准音。

祭敖包与那达慕

王大方说,每年夏季蒙古族都会举行“祭敖包”和“那达慕大会”,这成为蒙元文化中最富有情趣的活动。

每年六七月,在草原最美的季节,都会举行隆重热烈的祭敖包活动,牧民们都带上祭礼用品赶来参加。在正蓝旗比较典型的敖包有乌和尔沁敖包、杭哈拉敖包、伊河海日罕敖包等,敖包的主要祭祀形式是献奶食、哈达,为敖包添加石头,向敖包跪拜。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请活佛和喇嘛念经、焚香、酹酒。最后,所有参加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3圈,祈神降福,保佑风调雨顺、家畜兴旺、无病无灾、大吉大利、财源茂盛。

如今在内蒙古很多地方,也都会举行那达慕,但是正蓝旗的那达慕总是具有更多的意义——人们似乎在这里能穿越时间,看到元上都当年的那达慕盛况。其中赛马是蒙古民族有悠久历史和独具风格的一项体育竞技。据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曾在现在的正蓝旗土地上建立上都并为供给皇宫之需还使人牧养着10000匹白色母马。正蓝旗人在召开那达慕或祭敖包时,就有举行长途快马比赛、颠马比赛和走马比赛的习俗。

皇家奶食基地

正蓝旗旗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家鑫告诉记者,正蓝旗作为元朝、清朝皇家奶食基地,生产奶制品的技法至今仍然延续了元代传统工艺。

现在每个到正蓝旗的人,都会去品尝一下从成吉思汗、忽必烈开始,到清王朝每个皇帝的专用皇家奶食品。高家鑫说,正蓝旗在2008年被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察干伊德文化之乡”,即奶食之乡。王大方说,在今天,草原牧民还爱饮用酸马奶子,并用来招待客人。

婚俗与服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继承了察哈尔蒙古族的婚俗,在正蓝旗金莲川草原,察哈尔蒙古族的婚礼庄重而朴实。而迎亲和送亲是察哈尔婚礼中庄重热烈的场面,婚礼简直是歌舞盛会,青年人尽情欢歌,老年人为新婚夫妇祝福,一派喜悦之情溢满庭院。婚宴上唱歌一般分为祝宴歌和敬酒歌两类。宴请宾客的形式,以品尝奶食“德吉”,吃手扒肉、喝酒为主。新婚后3至5天要进行新娘回门的民俗,经过回门回归夫家后,才算正式步入他们的家庭生活。

蒙古族服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蒙古族服饰的款式和风格,多采用元代皇宫的颜色,服装的领口、大襟不绣花,领边、领座、大襟、垂襟和开衩衣边用绸布进行镶边,体现了察哈尔蒙古族服饰华丽多彩的宫廷韵味,察哈尔服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服饰款式风格,吸取各地服饰的可取之处,从而出现了各地蒙古民族可以接受的较典型的款式风格。如今察哈尔妇女已不穿戴古老的头饰和制作精美的长坎肩,无腰带长袍;男子也不穿坎肩、马褂、不佩带褡裢、餐刀等;但有的人却完好保存着妇女的传统头饰和男子佩带的装饰物。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