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漳州的生育习俗

时间:2021-09-03 05:03:19编辑:佚名

漳州居民历来对生育十分重视,妇女怀孕后要给予百般照顾。因旧俗重男轻女,产妇分娩后,常因生男生女而受到截然不同的对待。7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只生一个孩子,重男轻女的陋俗逐渐淡化,但在农村中这一旧俗仍然严重存在。

一、妊娠

(一)祷神妇女怀孕称“有喜”或“有身”,婆家和娘家都要备香烛供品前往寺庙求神拜佛,祈求生男孩,并许愿答谢。逢年过节,孕妇及其娘家都要祝告祖先、神明赐生贵子并保佑分娩顺利、母子平安。(二)禁忌漳州民间认为,妇女怀孕后就由“土神”在孕妇的房间内保护胎儿。因此,家人不得在墙壁和灶上钉钉、贴纸,不得将烟灰、开水倒在地上,孕妇房内的家具不得搬动。确实需要搬动的也必须先用扫帚掸打,将可能躲在里面的土神赶开后再搬,以免伤了土神。不得让带孝和属虎的人进入孕妇的房间,以免冲犯土神。孕妇不得干重活,不得沐浴冷水,以免伤及胎儿。不得使用利器切割剪裁,不得在床上做针线活,以免使胎儿皮肤破裂或五官缺残。不得吃兔肉,以免胎儿缺嘴(兔唇);不得在房间内塞瓶口,以免胎儿七窍闭塞;不得看宰杀禽畜,以免胎儿四肢不全;不得看木偶戏,以免胎儿体态如木偶;不得看猴子,以免将来孩子犯“猴损”(佝偻病);不得在夜间出门,以免犯“白虎神”;更不许参与红白喜事,以免冲犯土神。(三)娘家礼妇女怀孕后,其娘家要送橘饼等甜食给女儿吃,寓意“吃甜生后生”(儿子)。女儿产期临近,娘家要送来鸡蛋、线面、婴儿的兜肚和尿布,俗称“催生”。

二、分娩

(一)产房漳俗“寄死不寄生”,宁可将房屋借给死人妆殓,也不借人生孩子,对自家的女儿也不例外,意为怕风水被外孙带走。一些地方如有他人在自己家中生产,破解不吉之法就是将所生的婴儿抱来过秤。孕女临产时,家中的橱柜的门和抽屉等要通通打开,以利于婴儿娩出。分娩时产妇房间的门窗必须关闭,并要如此关闭一个月,以免产妇罹患“月内风”(痛风)。(二)接生旧时,民间多由接生婆接生,产婆接生后产妇家要送红包作为酬金。俗以为婴儿的胞衣被动物吃掉会对婴儿不利,所以男婴的胞衣都要装进一种特制的陶罐,用石灰掩盖起来,称为“衣(音uī1)罐”。衣罐要藏在产妇的床下,直到男婴满周岁才拿到野外埋掉。后来群众逐渐不重视胞衣,瓦窑也不再烧制衣罐,无论男女婴的胞衣都用草纸包起来拿去埋掉,或以两个瓦片夹住用绳子绑起来扔进河里。现在,接生多在医院或诊所里进行,胞衣多被医院收去作药材。旧时,婴儿初生,窗台上或床上要放一根桃枝“避邪”;同时不让属相与婴儿相冲克的人进入房间探视。民间普遍给初生婴儿喂黄连汤,谓可消胎火,开胃口。此俗相沿至今。(三)报生生男婴,家长要杀鸡炖酒拜告祖先、神明,并祷其保佑母子平安。婴儿出生后,夫家即须向产妇的娘家“报生”。若生男婴,要送礼饼报喜,有的地方是送“鸡酒”(用老姜、麻油、红糖、龙眼干、公鸡和酒焖成)。岳父岳母要送礼贺喜,贺礼在婴儿出世的第十二天送到,一般是一笼活鸡(4只、8只或12只)、一笼木炭、一坛酒和一包婴儿衣服等4样,或加上蛋、鱼、猪肉、红糖凑成8样或12样。若生的是女婴,娘家送的礼物远不如生男婴时丰盛,有的仅送猪肚,寓意给女儿“换肚”,使下一胎能生男婴。现在城镇居民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已淡化或消失,生男生女基本上没有差别。旧时,婴儿出世后要请人算命,若生辰八字不好要认乞丐为义父,或拜古树为义父(五行缺木者),或到寺庙许愿给菩萨作干儿子,以期能平安抚养成人。

三、坐月子

产妇在产后的一个月内要留在自己的房间里,俗称“做月内”。旧时,如果生了女婴,连产妇的丈夫在一个月内也不得上别人家串门。在此期间只要婴儿平安成活,就要履行这些礼俗。(一)产妇禁忌旧俗以为产妇若在“月内”患病,则要等到下一次分娩后才能治愈病根;产妇若在“月内”死亡,则要入阴府地狱受浸血池之罪,要等儿子成人做佛事,念《血盆经》后才能超脱。所以产妇在坐月子期间要细心照顾。产妇坐月子期间除了哺育婴儿,只能静养,不能干活致使手脚和腰受累,以免日后腰酸骨头疼;也不能做女红让眼睛受累,以免日后视力减弱。产妇不得走出户外,尤其是阴天或晚上。确有必要出户者,必须戴斗笠或打雨伞,头不能见天。产妇不得接触生水,只能用开水盥洗,以免“沾着水气”(感染);不得洗头,以免日后患头风(头痛症)。分娩后产妇要服补品“压腹”,一般用龙眼干茶,经济条件好的要加高丽参。以后整个月要吃温补的食品,主要是“鸡酒”。忌食萝卜、白菜心等寒性蔬菜。产妇的便盆和换下的衣裤拿出去洗刷,经过厅堂的香炉前必须掩盖,以免冲犯神灵。洗净的衣裤不得当路高挂,以免人从其下经过受晦气。产妇也不得进入寺庙,如有事祈神明应由家人到寺庙内代为祈祷。(二)做“三朝”婴儿出生的第三天,家长做糯米油饭(俗称“米糕”),一钵甜的,一钵咸的,送到产妇的娘家。另外,用碗装油饭,半边甜的,半边咸的,送给亲戚和四邻。婴儿的外婆和姑母前来道喜,外婆送一份“马蹄饼”(又称“红香饼”)和两件婴儿衣服,姑母也要赠送礼物。这一天要用桂花煮水烧成的香汤给婴儿洗身并换上新衣服,并由长辈抱见亲友,亲友要送红包祝贺。同时要备牲醴拜祭“床公婆”,求其保佑婴儿健康成长。一些地方,生了男婴的第三天,要请长辈和接生婆喝“三朝酒”。(三)做“十二朝”一些地方在婴儿出生的第十二天要给产妇的父母和兄弟送鸡酒,婴儿的外婆和各房舅舅要回送加倍的活鸡和酒。外婆还要送线面、婴儿戴的小绒帽和几尺用于作尿垫的土布。夫家要备酒肉款待探视送礼的人,并回赠礼物。(四)做满月婴儿出世一个月,产妇可抱婴儿出房见天;同时要给婴儿剃去胎发,胎发用红纸包起来藏好。还要为婴儿洗澡,一些地方澡盆里要放两片柚叶和蛋壳,洗过澡将水浇在大树根上。一些地方要由长辈抱婴儿出门绕房屋行走一周,前面由儿童以竹竿敲地引路,称“赶鹞婆”。是日,家长要备鸡酒敬神,做糖圆子赠送亲友和四邻,受赠者要回送一碗大米或红包祝贺。外婆要另外送线面、带银首饰的兔耳帽和虎头帽以及一件散幔。是日,家长还要设宴请客,俗称“满月酒”,赴宴的客人要送贺礼。

四、育儿杂俗

(一)做四个月婴儿满四个月,家长要办牲醴敬神,备猪脚等八色礼品送岳家。婴儿也于是日由母亲抱回娘家。娘家即以婿家的礼品祭祀神明。外婆将两个大饼系于婴儿胸前,谓之“收澜(涎)”,并抱婴儿到户外游玩、过桥,作出赶老鹰的声音,谓之“做胆”。是日,让婴儿第一次坐到椅轿(竹、木制成的小儿坐椅)上。女儿返回婆家时,娘家要做桃?@让女儿作“伴手”带回,同时要回赠婴儿衣服、鞋帽、涎巾、襁巾、花帕、封底裤、银脚环和猪蹄趾、米花糖、石榴花等礼品。(二)做度??小孩满一周岁时,家里要做红龟?@、办牲醴敬神,并以红龟?@和染红蛋壳的熟鸡蛋馈送亲友四邻,有的还要设宴请客。外孙度??时,外婆要送线面、新衣服、虎头鞋、天官锁或手镯、脚镯等礼物。孩子周岁时换上新衣,挂天官锁,坐到神案前的大?r□(音俩)内。大人在孩子面前摆上算盘、书本、笔墨、刀剑、种子、念珠、铜钱、食品等几种物品,若是女孩则换成脂粉、针线、秤、尺等,然后观察孩子首先抓取哪样物品,以此预卜孩子将来的职业以及贫富、智愚、廉贪、勤懒等。此俗称“抓周”或“试??”。(三)脱痘痂旧时,天花是残害儿童的大病,孩子患天花痊愈无异于去死回生,故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称为“淋珠(天花)?h(痂)”。家长将一大碗乌豆、黄豆炒熟,邀请几个男孩前来围观。让出痘痊愈脱痂的儿童坐在一面大?r苈正中间的小凳子上,在其头顶上放一面铜镜,将熟豆倒在铜镜上使之从四边滚落到?r苈上,一边高声说“掉?h了,掉?h了!”围观的男孩拾取熟豆拿去吃,俗称“拣珠?h”。种牛痘普及以后,淋珠?h之俗延续下来,儿童种过牛痘的第十二天,其母即为其举行淋珠?h的仪式。80年代,停止种牛痘,淋珠?h之俗也未完全废弃,一些群众当小儿患水痘痊愈后也举行淋珠?h的仪式。(四)改洗民间认为幼儿是“清气相(干净)花”,不得接触“不洁”的事物,万一被不洁的事物??(音七)着(犯邪),要以某种方式“改洗”,民间还有印制的巴掌大的专用的“解殃经”。“改洗”的具体的作法有几种:1.用吊桶在井里荡七次,打起一桶水,往水里投入三岔路口的七粒马齿砂(粗砂),并采石榴、兰蕉、茉莉等七种花的心芽放入水中,然后用石榴枝沾花心水在幼儿的胸前划三下,在背后划四下,并高声说“拭拭去啊!清彩啊!”俗谓如此便可以将邪秽气除去。2.在厕所里烧几张寿金或刨花,让儿童从火上跳过,然后直接走回房间躺到床上,其间不得转回头。3.带儿童到野外,找一株和该幼儿一样高的草,割下来在儿童身上划几下,同时高声口念“(音搞)大汉啊”(意为长得快)之类的吉语。(五)驱虱蚤旧时,卫生条件差,跳蚤、虱子孳生,叮咬儿童。每年第一次响雷时,家长就叫小儿站到大门口,将衣服脱下向外抖一抖,口中念道:“春雷(音胆,意为响),虼蚤虱母辗落田。”俗以为可以驱除虱、蚤。(六)百家饭与百布衣旧时,民间碰到小儿多病,往往要向四邻各家各户都讨一些米来做饭给孩子吃“百家饭”,向四邻各家各户都讨一小块布来缝缀成“百布衣”给小孩穿,认为这样孩子就会“好邀饲”。(七)姑母赠物婴儿初次长牙一般是成对的门牙。如只长一枚,本地称“发孤齿”,应由婴儿的姑母送给婴儿一只小竹凳,俗以为能保证婴儿将来牙齿发育正常。婴幼儿头发长不齐,后脑勺上部分地方长不出头发,形成一长条,俗称“行姑路”,要由婴儿的姑母送婴儿一双鞋,才能使孩子的头发长齐。

五、儿童禁忌

婴儿出世时已长出门牙,俗谓“食父母”,被认为是恶兆,必须请人拔掉,并要送红包给拔牙人,以保平安无事。婴儿未满月之前忌见孕妇、新娘、病人、孤寡人、陌生人和带孝的人。婴儿打喷嚏是生病的兆头,大人必须即刻说“大吉利,吃百二”以禳解之。当婴儿的面不得称赞其“肥”和“重”,只能说“泡”(胖)或“泡奶”。婴儿出世后多哭多病或生辰八字与父母不合,父母就视为难养,要送给神明为子,甚至要拜乞丐为义父。这种婴儿长大后不能直呼父母为父母,而必须改称为“伯”、“叔”、“姆”、“婶”,甚至叫父母的名字。俗以为幼儿与老人睡在一起,幼儿的气血会被老人吸夺,对生长不利。佝偻病,称“猴损”,俗以为与猴子有关,故幼儿不得看猴戏,不得接触猴子。幼儿在场时,成人不得说“猴”字或提到有关猴子的话题;如确实需要说“猴”字,就用“幼(极细)毛仔”代替。幼儿不得从大人胯下钻过,不得被人跨越,也不得从晾晒的女裤下走过,以免将来“结丁”(发育不良,不长个子)。学前幼儿不得吃鸡爪,俗以为吃了鸡爪会撕破书,长大后读不好书。也不得吃老母鸡肉特别是鸡尾椎,以为吃了会多病、皮肤变粗、头脑变笨。家长禁止小孩戴上两顶帽子,以免长大后患瘌痢头。民间称月亮为“月娘”,小孩以手直指月娘不恭,会被月娘“挂数”(怪罪)而在夜里被割破耳朵。儿童换牙时掉落的乳牙不得乱扔,否则新牙长不好。乳牙掉落时应由本人双脚立正然后扔掉,上龈牙扔进床底下,下龈牙扔上蚊帐顶(或屋顶),俗以为这样做新牙才会长得整齐。夜间不许小孩吹口哨,以免招鬼。

六、出花园

小孩长到15虚岁,要行“出花园”仪式,相当于古代的成人冠礼和及笄,俗称出“婆姐宫”。男孩还要新做一套蓝布衣裤,穿过要珍藏。民间传说,小孩幼时是在花园里由花公、花婆照管,少年男女15岁时要择吉日出花园。是日,孩子沐浴后换上外婆送来的新衣服,备糯米糖饭和纸扎的“花亭”,男孩加一只公鸡,女孩加一只母鸡,到寺庙里祭拜“注生娘娘”。拜毕,孩子穿草鞋、背包袱、拿雨伞,由长辈或寺庙的住持执雨伞的另一端,牵着孩子自左向右绕神案12周,然后焚化花亭和纸锭,谓“牵出花园”。孩子出寺庙后要独自在街上或田野间绕一大圈子再回家。是日,家长要宴请亲族,家人要让出花园者坐尊位。从此孩子就算跳出花园,成了大人。新中国成立后,科学知识普及,带迷信色彩的陋俗逐渐废除。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民间逐渐形成少生、优生、优育的观念和科学、文明的生育习俗。

本文标签:

上一篇:生活习俗

下一篇:除夕“避债戏”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