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网!

佛教养生——佛典中有关养生之文献摘录

时间:2024-01-15 08:23:02编辑:佚名

身心的修养

《甄正论》卷下说:“保精养气,韬光藏晖,全生远害,无为寂泊,恬恢清虚,少私寡欲。”此经文是提到要注意身心的修养,这包括保养精神,避免劳累过度,远离祸患,自然平和地生活,保持一种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心境。这样对个人,对他人都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心态。

《阿昆达磨大昆婆沙论》说:“若有于寿,恒作恒转,受作受转,时行处行:修梵行?服医药,用医言,避灾危,远凶戏。由此等故,寿不中天。”意即如果想长寿,应当常劳作、运动,旅行要讲究时节、地点,行为要符合佛门的规定?有病要遵医嘱,不要参与危险的游戏。

《辩惑篇》卷二说:“然寿命长短,骨体强劣,各有人焉。善养者终之,劳扰者半之,虚用者天之。”此经文是说人寿命长短,强壮与否各有不同,因人的身体受之于父母。懂得保养者则能无疾而终,劳累忧虑就会减短寿命,操劳过度就难享天年。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说:“心火灭己,身得清凉。”意即心平气和,则如傍临一泓清水,自然会觉得身心清凉。

《金刚顶瑜珈理趣般若经》:“能自调伏忿怒等过,亦能调伏一切有情,常生善趣受诸妙乐。”这里提到要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变化,保持美好的心境和善良的愿望,这样不仅对身体有益,生活也会充实美好。保持这样的心理状态,于人于己都有益。

《放光般若经》卷七说:“净洁自喜无有尘垢。衣服床卧亦复净洁,少于疾病。”在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去除尘垢,保持身体洁净,则可以抵御各种病菌的侵袭,扶正避邪,益寿延年。

《五灯会元》卷十二说:“药剂不食而病自损,良师不亲而心自明。”意即调养身心比每闩进药更能促进健康,善于自学与独立思考不仅能使自身精力充沛,而且还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佛所行赞》卷一说:“其小心清凉,气宣食饮通”就是说心平气和,清静淡泊,会使周身气脉通畅,饮食正常。心胸不畅,佳肴美洒也无味;安贫乐道,淡饭粗茶分外香。

《法句经》卷二十三说:“毒无过怒”这里提到狂暴的怒气是心中的剧毒。气大伤身,于事无补。

《法句经·泥洹品》卷三十六说:“无病最利,知足最富,有信最友。”意即身心两健是人生最大的益事,知足者最为富有,宽厚的人朋友最多。

适当的饮食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提到超量进食,则会造成“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此种形成的困扰,只有胀闷或昏昏欲睡之感受,且使到意识不清楚。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提到:“当观美味如毒药,以智慧水洒令净,为存此身。虽应食,勿贪色味。长巍斋懦慢。”说明人面对美食当前的修行,能感受酸甜苦辣的美味仅止于舌根,吃下去之后却要历经消化吸收、新陈代谢种种步骤,最后还要能将不需要的废物顺利排出体外,才不会造成身体的负担。

人们对饮食应作智慧的抉择“安身愈疾之物,是所应食。”想要有智慧的拒绝美食的诱惑,还真的需要体悟到。唯有智慧、坚心、正念,乃能降伏。”即知想要降服惯性的嗜好,真的需要有智慧的判断、坚定的信心与正确忆念佛陀的教法,才能渐渐养成食、衣、住、行等良好的习惯。

饮食起居与人们健康有着密切关系。《释氏要览》卷下《佛说医经》云:“病之缘由凡十:一久坐,二食不节,三多忧愁,四疲极,五淫欲,六嗔恚,七忍大便,八忍小便,九制上风(指哈欠、嚏嗽之类),十制下风。”

《佛说佛医经》云:“一不应饭为饭,二为不量饭,三为不习饭,四为不出生,五为止熟”其中应饭为饭,亦谓不随四时食;不量饭,亦谓多食过足。这些都说明由于饮食起居等生活方面的不规律,将会导致疾病。《佛说佛医经》云“食取神气,不饥而己。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此经文说食取精气,不饥而己。所食愈是少量,心脏负担愈轻,也愈是延年益寿;所食愈多,心胸壅塞,不堪重负,也愈损体折寿。

《婆沙论》说:“食所宜,食应量。生者令熟,熟者弃之,于宜匪宜能审观察。”此段经文说进食适合于自己身体的食物,应注意节制限量。生者应煮熟,过熟腐烂者应弃之,度审观察何为适宜何为不适宜之食。

修行修心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说:“心常调畅,第一安乐。”意即保持快乐舒畅的心理状态,是身心健康的首要因素。

《佛说孛经抄》说:“修诸德行,虑而后行,唯济人命,终身安乐。”意即修行诸品德,思虑而后行,唯有济人命,终身获安乐。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说:“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得其德福。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意即唯独作善行善,不作众恶之事,身体才能度脱生死,获其德福,才能得到长寿涅盘之道。 《法句经》说:“莫贪莫好诤,亦莫嗜欲乐,思心不放逸,可以获大安。”意即不要贪恋,不要好斗,也不要嗜欲情乐,内心常思量,定欲望莫放纵,勤修诸善,则可以使身心获大安。

《摩诃止观》说:“弃绝五盖,如治内疾。”其中五盖是贪欲,嗔恚,愚痴三毒和睡眠,掉悔,通称五盖。盖是指盖篌缠绵,心神昏暗,慧不发。故此段经文意即摒弃断绝五盖,如同治疗体内疾患。

综上所述,养生在以上佛教经典中反映了佛教是注重身心的修养,适当的饮食以及修行修心,不作众恶之事,摒弃贪欲,嗔恚,愚痴三毒,修行品德等。可见佛教是极重视“修心”的作用。

本文标签: [db:tag]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