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三教九流是指什么?三教九流的含义

时间:2021-02-17 21:00:02编辑:佚名

  “三教九流”一般被理解为各色人物和各色行当,并泛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在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教九流一词,往往含有贬义。其实,三教九流本来并没有这样的贬义,而是泛指宗教和学术的各种流派。

  年画《九流图》在汉朝时,汉儒将“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称为三教,也有将儒家的施教内容称为三教的。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三教通常是指儒教、道教、佛教,这个说法最早见于三国时代,吴国的孙权和尚书令阚泽的谈话。后世的三教,意思基本固定,指儒、释、道。

  九流最初指先秦时期的九个学术流派。《汉书·艺文志》中的九流具体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后世用九流一词泛指各种学术流派,进而指代各种职业和各色人物。有一种说法将九流分为上、中、下三种: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图文推荐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