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社稷之臣晏婴

时间:2021-04-20 20:37:09编辑:未知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崔杼因为和齐庄公为了一个女人争风吃醋,杀了庄公。晏婴站在崔杼家的大门外,崔杼问他说:“你难道要为君侯去殉葬吗?”

  晏婴说:“君侯如果为社稷而死,那我就随着他去死;君侯如果为社稷而逃亡,那我也随着他去逃亡;君侯如果为自己而死,那么除非他的亲信,谁会随着他去死呢?”

  晏婴的言外之意是说齐庄公因为与崔杼争风吃醋而被杀,不是为社稷而死,所以自己也不值得去为他死。

  可见晏婴在齐国当宰相,把自己看做是国家的大臣,而不是国君的亲信,时时用国家大臣来严格要求自己。

  齐庄公被杀死以后,齐景公即位。不久,齐景公又任命晏婴为齐相。

  有一次,齐相晏婴陪侍齐景公处理朝政。

  这一天的清晨,天气特别寒冷,冻得齐景公浑身发抖,手脚冰凉。

  齐景公对晏婴说:“相父,麻烦您帮寡人端碗热粥来。”

  晏婴说:“王上,臣是朝廷的大臣,而不是侍奉君侯饮食的臣仆,这不是我的职责!”

  齐景公又对晏婴说:“那请您把皮袄拿来给我披上。”

  晏婴说:“臣是齐国的大臣,而不是王上一个人的大臣,更不是管衣服坐褥的臣仆,这也不是我的职责!”

  齐景公见他支使一件事,晏婴就推辞一件事,非常生气。

  于是景公就对晏婴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么,寡人倒要问一下,相父刚才对寡人说既不是伺候饮食和坐褥的臣子,也不是寡人一个人的臣子,那相父到底属于什么样的大臣呢?”

  晏婴回答说:“回王上,臣是社稷之臣。”

  齐景公问:“什么叫社稷之臣?”

  晏婴说:“社稷之臣就是国家的大臣,他能够建立国家,区分君臣上下的关系,让他们合乎伦理;他能够确定百官的先后次序,让他们处在适当的位置;他能够制定外交辞令,可以传布到天下各国。”

  晏婴不是偷懒耍滑,而是要保持大臣的体统和尊严。

  从此以后,不涉及到国家大事,齐景公就不再召见宰相晏婴了。

  哲理点拨:为臣心系社稷,为士注重操守,晏子是值得人们效法的为臣为士的典范。

本文标签: 社稷   之臣   晏婴  

上一篇:有功不居

下一篇:列子学射

图文推荐
精彩图文